今天有个新闻让人感觉到梦想落进现实的浪漫:一个叫乔纳森•特拉普的美国人,乘着370个色彩缤纷的巨型氦气球起飞,他要成为驾气球飞越大西洋的第一人。当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似乎更多的是在电脑屏幕前的猎奇。这则新闻本来和那些“世界真奇妙”的花边新闻本无本质区别,但却因为《飞屋环游记》的概念,轻轻地撞了下我们的腰。
《飞屋环游记》是讲述一个梦想的故事:花甲老人试图实现儿时、同时也是逝去老伴艾丽一生的梦想——去寻找南美洲的“仙境瀑布”,终于是在机缘巧合下,和小男孩小罗一起完成整个夙愿。当然电影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咱们暂且不表,就说把梦想作为行动的核心推动力量,是这个电影要说的最根本故事。而今天乔纳森•特拉普又以《飞屋环游记》为蓝图,来完成他心中的梦想,这又让我们敬佩了一把。
说到底,其实就是玩嘛,要把这种玩的艺术上升到“梦想”的高度,会有人说未免矫情加煽情。但笔者并不怎么认为。乔纳森•特拉普的玩,并非是一时冲动,他需要建立在各种精确天气的计算、数据积累上,同时还要搭上150名义工的合力。这种行为艺术在以个人梦想的号召下,很有影响力市场。它更像是次集体智慧在追逐某种共同的目标,虽然这在很多人眼中看起来有点荒诞。
梦想这事,并非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前些日子在央视公益宣传栏目中,就看到沈阳一对老夫妻,自带锅碗瓢盆、骑三轮车周游中国。和乔纳森•特拉普的气球飞艇相比,这对老夫妻的三轮车真的很寒颤,然而这并不影响梦想和快乐在这两位老者身上的本色还原。当然,年轻人也有很多资本可炫:《搭车去柏林》的谷岳,用一路“搭便车”的旅行方式,历经1万6千多公里、13个国家,穿越中国、中亚和欧洲,直到柏林,只为去他的女友。这种史上最浪漫的情人节礼物,也让不少年轻人为之向往。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或许它更多的体现在旅游、体育等看得见的励志传奇故事里,但却原本可以真实的在每个人身上发生。周围很多人,挂在嘴边的梦想是骑单车去西藏,或许是去青海湖听涛声,听上去很美,但也仅仅是听上去很美而已。多少年之后,西藏或者青海湖,依然是这些人摆在家里面的地图坐标而已,而梦想,则成了他们茶余饭后借以遣怀的灵魂出口。
再说梦想,这家伙可以跟成功、财富、健康等等,能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简单的梦想,往往是以简单的快乐为蓝本的,不过在很多人眼中,把梦想关在门外的理由却很多,最常见的是没时间,或者没有钱,就好像《我想去桂林》的那首歌唱的一样。看来要把梦想实现,是万事俱备只欠童心,但成人世界的我们,干嘛不勇敢的去追自己的梦想呢?为了西藏神圣的雪山,亦或是青海湖沉静的湖水,这些都值得你一试。
文/谢伟锋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