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窄人行道”挤对的为何只是孩子?

来源:红网 作者:李振忠 编辑:叶鹏 2013-09-15 00:05:0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山东省济南市运署街上,有一条人行道的宽度仅有20厘米,勉强能供一个人侧身通过,被附近居民戏称为“史上最窄人行道”。(9月14日《京华时报》)
  
  “史上最窄人行道”已经令人揪心加闹心,而官方的回复则尤其令人寒心。不仅要照顾行人,更要保证机动车辆正常的行驶。“不仅,更要”,这个转折递进关系照射出全部官话的背景,那就是车辆第一,行人第二,车辆安全第一,行人安全第二,车辆权利在先,行人权利在后。一般性的文明倡导语言的表述是,车人互让,没有先后。而就道路交通权利来说,行人与车辆的权利平等,更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而在大多数欧美日本等国,人行道反而会得到更充分的照顾。那么,只给车辆走大道,而却给行人留下独木桥的做法,大概只出现在当下的某些城市道路交通的怪现状之中,而不会出现在文明程度更高的城市、国家当中。换言之,最窄人行道,折射了交通管理的落后,更折射了交通管理的懒政。
  
  运署街确实“本来就比较窄”,然而,运署街“本来”并没有如此窄的人行道。济南是历史名城,也是一个老城,然而,既然是称之为“运署街”,那就绝非济南最窄的街道,而是比普通的小街小巷要宽得多。历史上的本来往往是这样的,一走马车,二走轿子,人与马车绝无如此逼仄之窘。而当到了如今更讲民生更讲法制国家的时代,反而将小学生们逼上如此窄的人行道了呢?“本来就窄”的运署街,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没有出现给行人只留20厘米人行道的情况,“本来”到更讲人性化的今天之济南市政管理衙门,怎么就只剩下了历史的“本来”之几分之一?
  
  人体的宽度是一个“客观条件”,双向车道的车辆宽度也是一个“客观条件”,两个客观条件究竟应当先人还是先车?按照正常人类正常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来说,是先人后车,或者是将人体的客观条件与车辆的客观条件放到同一个平台上来称量,否则就会出现,让车辆走自己的路,却让行人无路可走的危险。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最窄人行道”背后是最细民生弦。假如民生是个网络宽带的话,你是给几K呢还是给几兆?若只给当下一般宽带流量4兆的百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话,民生所享受到的流量就极小极小。大量小学生中学生要通过这20厘米的人行道去上学、回家,一脚在路,一脚在人行道的尴尬之下,还有多少安全可言?而假如通过的车辆再加以挤对的话,那小学生们能不能安全通过就是个应当由官方回答的最严峻现实问题。
  
  “最窄人行道”挤对的为何只是孩子?官方的回复是出于“迫不得已”,那么,“迫不得已”的既非车辆,也非路边各单位地盘,更非令交通管理部门再修另外的马路供车辆通行之措施,为何反而只将“迫不得已”用来挤对孩子呢?
  
  文/李振忠

来源:红网

作者:李振忠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15/314480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