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官场随礼呼唤“自我救赎”

来源:红网 作者:吴海霞 编辑:叶鹏 2013-10-08 00:06:15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针对“婚宴中送领导或送同事的份子钱”,新京报记者对全国多地的律师、医生、政府官员、媒体从业者、销售员等100人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近6成参加领导婚宴的人送的份子钱高于一般同事,且高出的数额近1倍。(10月7日《新京报》)
  
  “份子钱”是官场“礼文化”的产物。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好转,社会交往的增多,官场“份子钱”也在水涨船高,这让很多人难以承受,苦不堪言。虽然人人都厌恶这种风气,但又都感到很无奈,无法抗拒,只能自食苦果。有人戏言:领导发的请柬就是“红色支付令”,就是“温柔罚款单”。
  
  相互随礼是一种礼尚往来,也叫人情消费,本来是增进感情、加深友谊的渠道,然而,过度的随礼却使人情消费变得扭曲,更让人们深陷其中,叫苦不迭。新京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人“高额随礼”并非情愿,而是碍于社会风气,碍于面子,害怕得罪领导。可以说,方方面面的顾虑使一些官员在“随礼风”中苦苦挣扎,成为“畸形礼文化”的受害者。
  
  其实我们在抱怨“官场随礼风”的同时,也应该查找自身的原因。如果理性分析一下,可以看出很多人的自身心理出了问题。一些人认为:别人送的礼多,自己送的礼少,就会成为成别人眼中的“异类”,就会遭到领导的排斥,所以即使自己再困难,上级领导的“礼”也不敢怠慢。可以说,不敢向歪风邪气挑战,不敢冲破“畸形礼文化”的逆流,害怕领导“穿小鞋”、“找别扭”,这些都是导致官员被迫随礼、自食苦果的关键所在。
  
  因此,抵制扭曲的“随礼风”,需要官员“自我减负”、“自我救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作为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不攀比,不盲从,不讲排场,不摆阔气,节俭办事,弘扬正气。要做到“慎独”,提高政治素养,刚直不阿,端正思想,放下面子,坦然面对官场的人情世故。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抵制“人情消费”的泛滥之风,努力做文明新风的宣传者、引导者和实践者,影响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邻里,营造出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树立起文明节俭的社会新风。
  
  官场人情风的蔓延,扭曲了同志间纯洁的友谊亲情,丢掉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败坏了党风、政风,也会影响文明的社会风气,必须加以整治。除了党员干部“自我救赎”外,还要将人情交往从道德范畴上升到法律范畴,依法规范人们的社交行为,对送礼金额做一个界定,严禁党员干部借机敛财。同时,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行为。
  
  官风正,则民风正。党员干部在人情交往上要做到“廉洁有度”,自觉树立“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形象,带动公众从异化的人情消费中解脱出来,切莫让离谱的“随礼风”在官场“传染”。
  
  文/吴海霞

来源:红网

作者:吴海霞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0/08/316169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