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北魏晚期(公元417至523年)的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距地面高约50米,有“天上的寺院”之美誉,是世界上现存建在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惟其如此,与悬空寺保护相关的新闻总是让人揪心。
早在去年4月左右,便有人在位于悬空寺所在翠屏山后挖煤,形成了一个小型“露天煤矿”。而事实上,恒山的“破相”远非去年4月始,只不过这一次“破相”,距离悬空寺的直线距离不过1公里左右,这才格外让人心惊肉跳。
悬空寺背后的“露天煤矿”,称得上整个恒山风景区遭受破坏的一个缩影。早在2011年8月,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由于长期无序、缺乏监管,北岳风景区四周群山中,多处被大面积“开膛破肚”,形成的“白色疮疤”令人触目惊心。2012年1月14日《新京报》报道,浑源县的无序开采,严重蚕食着恒山美景,风景区四周群山“遍体鳞伤”,多个山头被挖出大大的缺口。从浑源县城往南10公里进入恒山风景区,道路上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以及大货车穿梭往来,带起阵阵呛人的粉尘。
横跨晋冀两省的恒山,东西绵延150公里,拥有108峰,巍峨耸峙,主峰位于浑源县。但这座威名赫赫的北岳,在很长时间内并未得到精心呵护。与五岳其他风景名胜区保护相比,恒山千疮百孔的周边环境与北岳的地位极不相称。恒山与泰山同在1982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但早自2000年12月1日起,《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就已施行,而《恒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直到2009年3月1日才开始施行,整整晚了近9年。如此反差表明,恒山的保护管理太过迟滞,存在的问题太多。有人称,如果说泰山是一位“华贵而初嫁的少妇”,而恒山就是“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少女”。同为五岳,境遇对比令人痛心。
对当地私自开矿负有管理职责的浑源县矿山综合执法大队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了一大堆理由,结论是“没有办法进行治理”。这样一种论调并不新鲜:2012年1月13日新华网报道,面对恒山景区私采滥严重的现状,浑源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尤建华同样强调了诸多客观原因,同样深表无奈,“根本管不了”。
治理的难度肯定是有的,但这决非可以摆到桌面上的堂皇理由。“没有办法进行治理”,“根本管不了”,曝光的是当地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监管缺失,是景区管理的混乱无序。种种丛生的乱象表明,事关恒山保护,诸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总体水平、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生态环境的监管等等,亟需全方位提级升档,粗放、无序、掠夺性的开发亟需呵止与问责。
文/窦永堂
来源:红网
作者:窦永堂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