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本身并无“原罪”,将其纳入官员政绩考核无可厚非。“罪”在“唯GDP论英雄”,把GDP放到“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压倒一切”的地位。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一些地方政府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惜以牺牲土地、牺牲环境、牺牲法律、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来拉动GDP数字增长,甚至演绎成“带血的GDP”,让人大跌眼镜。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为GDP“纠偏”的行动一直没有间断过。2009年11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与此相配套,中组部也制定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三个《办法》,一些地方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也不再“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注重因地制宜,强调群众满意。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核评价新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却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叫好不叫座。
有资料显示,“十二五”时期,中央政府确定的年均经济增速是7%,5年下来总的增速是40%,但全国共有9个省区提出了GDP总量和人均GDP翻一番的目标;为了拉动GDP增长,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产业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首选;北京、天津、河北等10个省、市相继启动的绿色GDP政绩考核试点,刚刚露出“尖尖角”便悄然无踪……此外,一些无视群众呼声,对毁坏资源、污染环境等行为视而不见的地方的主政者,在考核中却能“安然无恙”,甚至“扶摇直上”。
这样的咄咄怪事频现,一方面说明一些官员的“GDP情结”根深蒂固,对医治“政绩冲动症”的良药已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干部考评新模式在很多时候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谁英雄、谁好汉,就看在GDP面前能干不能干”考核导向,缺乏刚性的手段来“倒逼”各级官员去探寻百姓幸福的“最大公约数”,去抓大事、干实事、做群众满意的事。
可见,在纠正“唯GDP论英雄”干部考核评价模式上,我们已不缺文件制度,缺的是令行禁止、刺刀见红、真抓实干的勇气和决心。在当前国情下,唯有用猛药给地方官员近乎狂热、丧失理智的GDP政绩观“消毒”“去污”,让官员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及时转向,才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上,才会创造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让人欣喜的是,中央在纠正“唯GDP论英雄”上再下猛药。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已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振聋发聩。今次,又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东风,在中央文件中首提纠正“唯GDP论英雄”,释放出强烈的信号意义。如此顺应民意,高调纠偏,再辅之以对阳奉阴违者严厉问责,甚至无条件“下课”,“唯GDP论英雄”才会寿终正寝。
文/高福生
来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