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当官成本”撕开“廉政语录”的画皮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艾伦 2013-11-07 00:02:53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十一位省部级官员。耐人寻味的是,从李春城到廖少华,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台上高调反腐,台下大搞腐败”。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贪官“左手拿现金、右手拿先进”?贪官“秀廉政语录”现象频现,引人深思。(11月6日新华网)
  
  贪官的“廉政语录”,不管是正气浩然还是慷慨激昂,其贪婪的丑恶嘴脸总是难以掩盖。远到成克杰、曾锦春、王怀忠,近到刘志军、季建业、廖少华等等莫不如此。一边口口声声喊廉,像模像样装廉,一边却干着为廉所不齿的男盗女娼龌蹉事。
  
  说起“廉政语录”,其真实意图无非两个:一为迷惑大众规避监督,为其腐败扫清外部障碍;二是希望靠“嘴巴作秀”蒙蔽组织,藉此获得加官进爵的机会。虽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现实中以漂亮话赢得信任蒙混过关的却大有人在。尝到了甜头想奔头。“廉政语录”大行其道的核心问题正在于此。
  
  事实上,众所周知,官员升迁之前,都有考察公示等一整套规范流程,可是依然有很多“两面贪官”边腐边升。从最近几起落马贪官看,似有清晰规律可循。一在考察流程形式化。尤其在民主测评阶段,往往是自家人评价自家人,再加上“他不升迁我没机会”的现实以及“谁砸我的锅我端谁的碗”狠话在前,睁一眼闭一眼乃至违心唱赞歌的自是必然。二是考察者的公允性值得怀疑。有些本来就可能“好这一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被迷魂汤一灌,很可能就把持不住,迷失了方向,就把“人前”言行当了真,对其背后作为无心刨问;三是“一俊遮百丑”思维作祟。在选人用人上过于重视优点,矮化缺点,德才衡量失度,总以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就为日后贪腐埋下了祸根。
  
  如何避免带病升迁,一般论者多把眼光集中于用人制度、反腐制度的缺陷以及监督机制的完善上。这自然不错。制度缺乏“杀伤力”,等于为“免疫力”低下的官员放水。绿灯已开,岂有不闯之理?但在我看来,对贪官最缺的还是真刀真枪。中央以巡视组方式进驻各地找“老虎”和“苍蝇”,就是一把真刀真枪,在推进制度反腐建设方面无疑是一种有益尝试,但这一行动本是深挖深藏不露的已成“苍蝇老虎”们的。我们除了要抓苍蝇老虎,更要防人变苍蝇变老虎,就是重在事前。“巡视组”这一模式虽有滞后性,但对官员升迁考察程序却具有启发性。
  
  比如,要摆脱“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窠臼,就完全可以采用这种“异地考察”模式。彼此没有利害关系,又带着怀疑的眼光去审视考察对象,纵有一打语录,怕也难掩真实。再比如,喊了多年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即便不能全面推行,却完全可以对拟升迁提拔干部先行试点。另外,对于喜欢喊“口号式反腐”和“表态式政治”的拟任官员,甚至可以当做一条线索,给予特别关注。腐败有腐败的代价,当官也该有当官的成本。这也是揭开伪装者的“廉政画皮”值得支付的成本。
  
  文/晴川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1/07/319021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