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访不排名是“松绑”还是“加码”?

来源:红网 作者:师迦 编辑:艾伦 2013-11-12 00:01:4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来颇受争议的信访制度悄然变脸: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取而代之的将是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点对点”通报制度,并通过信访约谈制度对地方工作进行监督。《新京报》记者认为此举的影响——“不亚于劳教制度的废除。”对此,笔者却不敢苟同。
  
  虽然同样是一种司法程序外的社会控制手段,废除劳教制度与取消信访排名在受益群体上还是有不同的。因为,前者针对的是普通民众,而后者针对的是各级地方政府和官员。
  
  众所周知,由于信访排名的异化,给地方政府和官员带来巨大带来压力。一方面,面对“零上访”、“一票否决”等考核压力,千方百计控制进京上访人员、花钱买“稳定”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非常之举”,“上访者”被殴打、被非法拘禁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一批专门替地方截访的“黑保安”。而另一方面,不少民众将信访视为国家公正标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高级领导或上级部门对下级的干预中,“信闹不信理,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各种非法上访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甚至有人还借机敛财成为“信访富”,助长了不正常信访的歪风。可以说,取消信访排名,是改变了地方政府和官员“夹心饼干”的处境,是为之“松绑”。
  
  但“松绑”之后的地方政府和官员,是否就可以对信访问题不再重视呢?思想家托克维尔有句名言:在美国,所有问题都会转化为法律问题。正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美国再激烈的社会矛盾,也一直在司法渠道内吸纳。而在中国,所有问题都可能转化为上访问题,而且很多法律问题也变成了上访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因为取消信访排名,就不重视信访问题,这样的认识是无知和短视的,这样的行为只能看成是“怠政”的表现。
  
  从国家建立信访制度的初衷看,作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民意表达制度,信访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对于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以及加强和改进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质量、工作作风等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日益增多、社会矛盾集中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断言,在法治不够完善的今天,在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质量、工作作风信仍有待改进的今天,访仍将作为民意诉求表达的一种渠道存在。既然存在,就不应该被忽视,而应该正确面对。
  
  时代总在变革中进步。可以说,国家取消信访排名,就是在变革以往信访制度实施中的弊端,使之更顺应时代的变化。如果说取消信访排名是“松绑”,那还不如说是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依法治国方面,中央在给地方政府和官员“加码”。
  
  文/师迦

来源:红网

作者:师迦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1/12/31944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