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游客对带团导游多用“不热情”、“冷淡”的反映也是一份调研报告和“晴雨表”,这说明一方面《旅游法》的实施起到了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导游的服务质量降低了。出了导游“冷淡”病,旅行社应该开出好的“药方”来对症施治,遗憾的是只有“挑选新人”一味药来应对。
从新闻信息来看,导游“冷淡病”主要原因是“导游不能带游客进店购物”而降低了收入,以前的“好日子”过去了,心理落差大。新员工工作一段时间后,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落差”,可谓治标不治本。过去“零团费”模式旅游本就该彻底抛弃,按照旅游法的规定的旅游才是本真。针对导游的心理落差,旅行社也要反思自身制度性改革的欠缺,拿出切实科学的方案来应对。
据了解,以前大部分导游都没有“五金”和底薪,收入以购物店、景区返点为主,一些勤快热情的导游月收入可达到2万元左右。现在以导游带团补助的形式发放导游薪金,月平均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也确实有点低。因此,旅行社首先要落实导游的各项稳定待遇来保障导游的热情,首先在经济物质保障上达到正常横向不同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其次,是要加强导游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敬业精神。除了招聘正规的导游外,平时也要不断加强业务和道德方面的学习,对有客户投诉的导游,应该有制约机制。严重违纪的,不爱岗敬业的导游干脆让其直接“下课”。
此外,不妨设定个“游客满意奖”,以游客的投诉和表扬作为参数,定出当月带班奖励等级,以刺激服务热情。并且把好的导游和坏的导游典型都公开张榜宣传,定出服务星级让游客自行选择带班。
文/徐大发
来源:红网
作者:徐大发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