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行动重建“白条”上原载的民众信任

来源:红网 作者:海斌 编辑:易木 2014-01-15 00:04:4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网曝安徽一镇政府吃饭打白条,20年没有兑现。镇政府作出回应称,已清理出“老债”300余万元,需要用县里的化债资金和镇财政经费解决,但镇政府每月办公经费仅约2万元。(1月13日《法制日报》)
  
  “白条”是一种“老黄历式”的债务关系,早已不止是金钱的范畴,俨然已经演变为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一场信任危机。时间给了“白条”火药味道,“走基层”的干部们就闻不到?
  
  镇政府吃饭打白条,源于老百姓对地方政府的信赖。凭借这份信赖,吃了N多回,签了N张“条”,部分干部把这种“信赖”用到了极致。当“持条的”百姓登门索债时,“信赖”却成了“脸难看、门难进”,“老赖们”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诿、拖延,把“信赖”拆成俩字。没有了“信”,“赖”也就理直气壮,白条色变,债务与信誉实难“两清”。
  
  “白条”是写满信誉的纸,必须不折不扣地收回。要明确相关单位及个人的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去弥合干群间因“白条”滋生的间隙。“债”不清,民怨生。每一笔债务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味的“拖”绝非良策,只会成为催生“民怨”的膨化剂,“老债”不消,只会又添“情债”。
  
  要争分夺秒,清除“白条”的“火药味”。这就需要迅速给“白条”验明正身,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偿还方案,筹措资金及时兑付,彻底化解民怨,以求真务实的举措把“白条”造成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
  
  要时不我待,重新建构“白条”上原载的信任。必须要把迟到许久的歉意向民众表白,敢于担当责任,坦言过失,求得民众谅解;必须深刻反省“白条”现象次生的信任危机,找出症结所在,引以为鉴;必须时刻绷紧“服务为民”这根弦,“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把工作落到实处。
  
  文/海斌

来源:红网

作者:海斌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1/15/32515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