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办公房打“隔墙”想糊弄谁?

来源:红网 作者:孙伟 编辑:易木 2014-01-23 00:06:56
时刻新闻
—分享—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停止新建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各级官员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使用办公用房,超过标准配置的要清理、腾退。在多数地方执行得利同时,也有部分地方整改活动流于形式。这场领导人带头“动了真格”的“限建”、“清退”行动,引起各级各地党政机关的重视。迁入多家单位、为办公室打隔断等,成为不少地方的整改手段。(1月22日新华网)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开展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从源头强调了各级党政机关要全面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真正规范办公用房管理使用,切实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来。在贯彻落实中,各省级领导干部纷纷带头执行,各级党政机关也随之跟进,上行下效之果立竿见影,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然而,在这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改作风的活动中,也有部分地方单位执行效果不明显,甚至发生了“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现象,尤其是地方领导干部,在整改中走过场、搞变通,企图以隔墙避遮,大玩“一变二,二合一”的游戏,在群众和干部中影响极坏。清退办公用房“走样”现象,暴露出个别领导干部官僚主义和“本位”特权思想,具体表现上就是“形式主义”突出,狠刹“奢侈浪费风”,就是要给这些人的不良行为“洗洗澡、治治病”。
  
  清理办公用房,原是中央对八项规定、狠刹奢侈浪费之风持续发力的后续措施,当前,各地开展“清理办公用房”活动已经接近尾声,虽有一些成绩,但也留存了一些问题,依旧有一些地方在“顶风作案”。一些地方刻意留置空余用房、弃而不用,对清退用房风抱有幻想,总想风声松小后再改弦易张;还有一些地方为让办公用房面积达标,绞尽脑汁、挖穿心思去刻意求之,有的在原有基础上分割专修,有的是添人进口,还有的更是大肆置办新家具,借机改善新环境的,种种理由,层出不穷,在二次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精力后,又一次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反观这些地方作为,不在少数。据闻,河南省某县文化局局长赵飞以前的办公室,有二三十平米。办公桌前放了两把椅子,摆着一个茶几,围了一圈沙发。如今,办公室打上了隔断。放办公桌的部分严格按照规定,不超9平米。隔断另一部分,主要由原来沙发区域组成,挂牌改成接待室。按规定,接待室不算在领导办公室面积里。赵飞所在县的其他局委办,也基本照此办法,“整改”办公室超标。从种种迹象表明,“清房”行为,经过层层脱皮,在基层渐渐沦落,变成了一种仅为满足达标、应付检查的必然标准,闲置不用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现象依旧,这样行为违背了整改初衷,本末倒置不说,更造成了新的成本增加。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次行动取得不错效果,但要警惕有地方走“形式主义”,笔者以为,各级党政机关必须对此现象严加防范,加以根治。
  
  唐人尚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今人何以尤为不及?个别领导干部办公用房的顽固不退,与其隐藏个人内心深处的享乐主义有关,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一日不除,群众利益就不得实现。解决“办公用房”问题,领导带头是关键。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改。只有办公室小了,人民才能从心里感到不陌生;只有破除那一墙之隔,才能拉近与办事群众的距离,距离拉近,关系亲切了,群众路线走实了,领导干部“思想病”自然也就根除了。
  
  文/孙伟

来源:红网

作者:孙伟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1/23/325902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