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不扶”不该是道选择题

来源:红网 作者:诸葛凉 编辑:艾伦 2014-02-11 00:05:39
时刻新闻
—分享—
  正月初五下午,交警一大队的民警孟庆跟两个民警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巡逻,遇到一名老人倒地,他立刻拨打120,并慢慢将老人扶起来。救护车到来之前,昏迷的老人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令民警哭笑不得,幸亏民警执勤执法时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才得以还民警清白。记者提醒广大市民,看到有人摔倒,扶是要扶,但一定要保留相关证据,不能让好人心凉啊。(2月10日新华网)
  
  生活就像演小品,老人晕倒在地,行人绕开避行,只是没有了郝建。民警扶起老人,立刻引爆那枚“定时炸弹”——“你怎么撞我?”。所幸,警察携带有执法记录仪,证明这是场误会。不过,这也生动刻画出扶人的高风险性。“扶不扶”正成为一道闹心的选择题。
  
  从彭宇、万鑫,到前不久为己正名自杀的吴伟青,无一不给人锥心刺骨的错觉:扶人必被讹,老人易倒、良知难扶。然而,如若不扶,自己良心上又愧疚不堪。扶不扶,山东民警并没有纠结于此,他毅然扶起老人,也扶起了社会良知和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起码的道德良知,所以“扶不扶”不该是道棘手的选择题。
  
  扶,是人心所向;不扶,亦别有苦衷。试想,如果不是民警,而是路人扶起老人,会不会演绎一场现实版的《扶不扶》?彭宇们的遭遇,也是扶人者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其实往往是不敢扶。当助人为乐随时可能引发沦为肇事者的风险,谁还敢助人,更别说乐起来。虽然“扶”是必须的,但也要让扶人者有保障、无顾虑。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国民的道德良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道德建设的进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插曲,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个案,就给予全面否定、裹足不前。我们都会老,也都会摔倒,既是围观者,也将是当事人。我们都应集体反思,而非一味地回避、抱怨。在道德良知上,“扶”应该是下意识行为,不应存在“扶不扶”的选择困境。
  
  “法者,定分止争也。”道德建设需要“提速”,更需要法律“给力”,搀扶起道德良知、搀扶起公平正义,让助人不再是“高风险作业”。不断健全法律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严厉打击肇事者、追责讹人者,大力弘扬助人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人倒了,该不该扶?这本就不是选择题,更不该闹心。就如民警所言“人倒了,必须得扶!”没错,因为你扶起的不只是老人,还是人心和社会的道德良知。
  
  文/诸葛凉

来源:红网

作者:诸葛凉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2/11/326927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