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之难有目共睹。一轮接一轮的改革、铺天盖地的红头文件、无数的领导讲话,都没能挡住车轮腐败。当公车还是桑塔纳的时候,就说要彻底整肃公车私用;现在公车都升级成“四个圈”甚至更贵更豪华的豪车了,公车改革却仍然在路上。
此轮车改值得期待。不再像以前那样小打小闹,而是直接对部分公车实施拍卖,釜底抽薪;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干打雷不下雨”,而是真的付诸了行动,各地集中拍卖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假如拍卖能够顺利进行,必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今后遏制“三公”腐败提供宝贵经验。
此轮车改依然有阻力。如果所有的好政策、好举措都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不棚架、不梗阻,很多问题必能迎刃而解。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幕常会上演,公车改革也不例外。否则的话,这也不会成为一个痼疾了。本该公开透明的拍卖,却被某些地方搞成了暗箱操作,巧妙地将拍卖异化成了权力寻租和内部利益输送的平台。不管什么事情,都能找到可钻的空子,并且毫不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份机灵劲儿和“执行力”令人叹为观止,只可惜没有用对地方。公车改革是这样,这些人在日常工作中和其他领域又是什么表现?
公车改革其实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旅美学者薛涌在《美国人是如何使用公车的》一文中说,他在美国住了十五年,除了总统乘坐的什么“一号”,还真没有听说过什么公车。没有公车,起码没有那么多公车的美国,政府的运转并未受到影响,其行政效率之高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公车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是被有些人有意无意给搞复杂了。或许我们现在就一刀切地取消公车还不大现实,但采取措施管好现有公车也并非无法完成的任务。
以香港为例,作为一个拥有700万人口、17万公务人员的城市,政府用车只有6343辆,其中还包括垃圾车、警车和救护车等,而这里的公务员的效率,是我们内地平均水平的八倍。有人总结香港在这方面的主要经验只有三条:一是少配专车,二是不瞎买车,三是监督到位。这些都是现成的经验,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就行了,无须再去“摸着石头过河”。如何让公车改革“不糊弄”,考验的不仅是政府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更是反腐的信心和决心。
文/乔志峰
来源:红网
作者:乔志峰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