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于高等学府深造令人望眼欲穿;一顶硕士帽,让万千学子行在奋斗的路上,动力满满。而如今,学霸们的夙愿却沦落到要和洪水共用“泛滥”一词,何其哀哉。但这三十年河东河西的巨变,不应该让人丢掉“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而应于冰火两重天中读出“治理泛滥”的紧迫感。
用“泛滥成灾”来形容研究生规模之庞大实不为过,高烧不退且逐年升温的“考研热“对此可以做出显而易见的解释。考研热的兴起,研究生的扩招,其实都是”就业难“催生的副产品。从短处看,或有缓冲果效,长远考量,则形同高利贷般“利上加利”,再还时怕是有心无力。
并非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读研深造,并非所有的研究生都比大学毕业生工作好找。不管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还是为了逃避工作,一些人面对考研“跟着下,不害怕”的心态,着实为“考研热”扇足了火。要么是“多一个文凭高一道门槛”,要么是“赌一次,败而无憾”,没有想清楚自己要走向何方,就匆匆忙忙跟着上路。莽撞也好,跟风也罢,到底是对自己未来不负责的表现。
技多不压身,学高不累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选择深造无可厚非。但问题是,深造究竟能为自己“镀几层金”?研究生“放羊式”的管理模式,和大学的学习并无二致。若无较强的自制力,那么来时的“豪情壮志”还得走时的“一穷二白”,光一张单薄的文凭怎么能对得起逝去的菁菁年华和父母的劳苦血汗?再者,且不论普遍存在的研究生成为导师“免费劳动力”的现象,单是一个导师带多个学生,能够当上“免费的劳动力”都算是上值得小欢喜一场的幸事。那些不够幸运的学生,毕业时甚至没有做过一个课题,研究只是徒有虚名。
解决研究生“泛滥”,必须追根溯源,于源头截流。其一,在大学阶段,改变课程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读书和就业不至“脱节”;其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多方面的“出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将考研大军分流;其三、对考研的学生进行相关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专业适不适合继续深造;而在研究生阶段,则要转变研究生教学模式,从“摊大饼”到精益求精,实现量到质的转变。
又是一年毕业季,意味着又有一批浩浩荡荡的考研军整装上路。本来是:没有梦想,何必远方。现在却变为:不去想自己想要达到什么地方,只要大家一起在路上。虽是调侃,却是从众心理的真实写照。“泛滥”不治,则浪费华年,浪费金钱,浪费资源。多一年“泛滥”,再治理时就会有几倍的艰难。“治理泛滥”势在必行,且要当机立断。
文/田佳玮
来源:红网
作者:田佳玮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