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多,数钱数得手软,当然也可以刺激肾上腺素,让人兴奋,而“挣钱也心慌,挣得越多心越慌”的现象,不能看成是简单的反常,背后的“故事”更值得关注。
在一个有着士农工商传统排序思维的社会里,经商创业曾经不是最优先的选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大量的民营经济,不仅吸纳了大量社会就业人口,为国家贡献了税收,同时,企业家个人财富增加,他们的创新精神成为社会典范,体现了社会价值观的重大变化。
然而,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即便是当下,依然充满了艰辛。比如,广东清远市清城区环保局原局长陈柏利用手中的职权敲诈勒索辖区企业,放言“分分钟可以搞垮一间厂”;曾经是《福布斯》湖北首富,原中国最大的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总裁兰世立,面对媒体时说,“老板再大,一个处长都能灭你。”
虽说这样的个别说法不能代表整体现状,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是,如果视而不见的话,肯定会产生涟漪效应,影响民营企业家的投资创业信心。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明确决定,“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民营经济可以把这当做“定心丸”。
问题是,“上面很好,下面好狠”的现实却很骨感。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变形,民营企业家跟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成为“油水关系”,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最后却“关门打狗”。为此,对于企业家来说,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与政府官员“处理好关系”,要么就敬而远之。
当然,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有的企业与官员的“共谋”会产生负面效应。不久前,四川的企业家刘汉的发迹史被起底,从中可以看到有的民营企业与腐败官员的勾结,不仅触犯了法律,损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也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民营企业家与官员的复杂关系,不只是企业家的自我选择,也是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投射。企业要想挣钱挣得理直气壮,不是说政府只能“靠边站”,更不能“选边站”。只有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厘清,市场归市场,政府归政府,民营企业才会无所挂碍,一往直前。
文/寇军
来源:红网
作者:寇军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