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财产公示一事,全民都在说但官员不愿做,所以试点地区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关注。陈建华代表表示广州南沙试行的官员财产公示效果不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暗示试点陷入了瓶颈,所以需要中央有个“说法”,由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决定试点的未来。
其实,如何试点官员财产公示,各地采取了不同的举措,但都陷入了相同的结局——或者人走政息,或者徒留形式。最早试点公示官员财产的阿勒泰因发起人吴伟平去世停止,在单位公告栏公示财产的慈溪几乎不再对此发声。有这些前车之鉴,南沙新区试点取得的成果,急需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一种新制度是否可行,一般选择在基层试点,农业制度突破就是如此。但是,官员财产公示试点面对的不是希望改变的农民,而是设法不变的、顽固的既得利益团体。或者说,财产公示就是要跟官员“与虎谋皮”,这必然会遭遇更大的阻力。故此,试点的成败经验全都局限在本地,同僚的抵制导致其无法扩大覆盖范围,领导的沉默导致无法自下而上推广。
陈建华代表希望中央给个“说法”,证明南沙新区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也遭遇了类似的压力。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给出“说法”的话,试点经验就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如果中央保持缄默或者呼应不及时,试点就会在国人的期待中一点点枯萎,这恐怕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官员公示财产已经是全民共识,中央肯定基层试点并全国推广,需要的不是时机而是勇气,因为这是带风险的“制度手术”。
《中国法治蓝皮书(2014)》提出,2014年公职人员作为新提任干部有关事项的公开制度将会突破,通过试点或者新人新办法的方式,避开利益集团的阻力和压力,逐渐过渡到所有官员财产公示。这种将难题留到最后的官员财产公示探索,也需要打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通道,否则会继续原地踏步。
也就是说,陈建华代表讨要中央“说法”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这也是所有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试点将遇到的难题。中央给出肯定“说法”及后续制度设计,官员财产公示试点必然像星星之火,成为照亮“阳光政府”最初的光。
文/赵查理
来源:红网
作者:赵查理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