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的这段话,首先是表现出对问题的不回避,尤其是把备受关注的“雾霾”直接写进了报告中,其次是表现出坚强有力的治理决心,以“宣战”的口吻表达了对生态治理的重视。虽然只是寥寥几句,但是读来却掷地有声。
生态文明,既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天蓝、水净、地绿”表征,也可以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中找到注笔。自2007年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湖南先行先试的“两型”建设就注定要成为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首先是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制度改革,以体制改革倒逼生态文明方式的养成,正如代表委员们所说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性手段,要以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建设两型社会的强大动力。其次是在发展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塑和纠偏,能够冲破利益的藩篱,敢于攻坚克难,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拿出硬措施,坚决向污染宣战。这不仅需要生态治理的决心,更需要社会治理的智慧和勇气。
当然,宏观层面的大刀阔斧,终究还是要回归到生产和生活细节上的落实中来,而按此继续延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最终将体现在人的行为方式上。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如果我们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者,那么我们也将成为受益者;如果我们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者,那么我们必将成为受害者。毕竟,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关系到吃、穿、住、用、行……关键就在于能否让思考个人行为与生态保护的联系成为一种自然行为。
再者说,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涉及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思想转变,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通过长期努力,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最关键难题和历史性任务。
生态文明的落实需要从口头到行动,而每位公民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参与都能够直接影响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当有一天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美丽中国还会远吗?
文/周俊
来源:红网
作者:周俊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