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边陲小乡的“文化强乡”之路

来源:红网 编辑:艾伦 2014-03-15 00:02:17
时刻新闻
—分享—

九溪乡党委书记  郭志刚

(九溪乡党委书记 郭志刚)

  郭志刚,男,汉族,湖南桃源县人,中共党员。湖南省农业大学农艺教育专业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先后任桃源县兴隆街乡政府干部、共青团桃源县委副书记、桃源县龙潭镇党委副书记、桃源县牛车河乡副书记、乡长、桃源县架桥镇副书记、镇长、党委书记、桃源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现任桃源县九溪乡党委书记。
  
  桃源县九溪乡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特产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是桃源县的文化大乡。特别是近年来,九溪乡党委、政府紧跟县委、县政府“文化强县”的战略部署,狠抓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收获了“文化强乡”的丰硕成果
  
  九溪乡曾经荣获全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体育先进乡镇”、常德市“文化强市建设示范乡镇”、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众多殊荣。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组织团队参加全市“百团大赛”,均获一等奖,2013年本土节目《新歌越唱越红火》、《鹬蚌相争》登上了全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演出的大舞台。2012年7月22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又声,市委书记卿渐伟,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文浩等一行调研了九溪基层文化现象并给与高度评价。2012年第八届农民艺术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进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克刚、县委书记龚德汉、县委副书记、县长唐汇诰都观看了节目并讲话。九溪文化现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湖南新闻联播》、《湖南日报》等诸多媒体报道,时任省委书记周强对九溪文化现象做出了“九溪文化现象值得关注,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
  
  现在的九溪,可用三句话来形容:当前九溪最大的影响事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当前九溪干部群众谈论最多的是文化事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当前九溪最欢迎的是各位文化人的指导与交流。
  
  二、探索了“文化强乡”的主要做法
  
  (一)多元投入,构建多层次的群众文化设施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文化得以形成与扩散的重要途径与手段。九溪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关键,着力构建文化平台。一是立足自身投入,自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先后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影剧院,新建了全市第一批“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在乡财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又多方筹资近200万元,将原影剧院升级改造为集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民文化宫。二是争取上级政策投入。建成农家书屋21个,标准化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农家书屋实现“村村有”,无线广播实现“村村响”。三是民间筹资投入。通过乡民间艺术协会的组织,在官坪村板龙源基地,采取群众自筹资金、板龙灯演出收入、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300多万元新建了板龙源大舞台。板龙源现已成为辐射全县、影响周边的群众文化艺术交流集聚地。
  
  (二)协会管理,构建多团体的群众文化队伍体系
  
  发展文化产业,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人才是关键。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素质过硬的文化大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府引导、协会管理”的模式,突出综合文化站的主体作用,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定基调、做规划、抓长远的工作。如对接上级政策,争取上级支持,争取社会支持,出台鼓励扶持政策、保护继承民间文化、实施文化基础建设、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文化发展基金、组织文化艺术活动等,实现了由“指挥者”、“管理者”向“引导者”、“服务者”的转变。二是组建民间文化艺术协会,让群众自主实施管理,解决了政府想管但不好管或管不了的问题。如对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资格认定,组建演艺集团,对文艺作品进行审查把关、创作指导,开展人才培训、大型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指导演艺团体和人员开展维权等。目前,协会已有会员38个,其中包括周边乡镇的10个艺术团体。三是培训演艺人才。按照“强化核心力量、培育中坚力量、壮大新生力量”的思路,在充分发挥民间文化传承人、资深老艺人、杰出文艺人才引领带动作用的同时,通过与文理学院艺术学院签订合同定向培养演艺人员,定期邀请省市艺术名家开展讲座、培训指导,有效提升了演艺水平。特别是通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的引导,吸引了大批热爱文艺工作、喜爱民间文化的年轻人,形成了规模近千人的演艺人才队伍。
  
  (三)政府搭台,构建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
  
  有活动才会有活力。九溪乡采取政府搭台的形式,构建了多元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一是组织节庆活动。坚持把繁荣地方文化、服务地方群众作为文化发展的首要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期间,均组织较大规模的综合性文艺活动,形成了“元旦春耕文艺汇演”、“七一表彰文艺汇演”、“十一庆丰收文艺巡演”、“重阳节传统节目汇演”等固定的节庆文艺活动。目前,除专业演艺团体外,还有一批群众自发组织的业余文艺团体常年活跃于群众中间,为九溪文化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注入了强劲活力。二是举办农民艺术节。自2004年以来,在板龙源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农民艺术节,每年都吸引50多支以上当地和周边县市的民间艺术团体参加交流演出,近万名群众自发前往观看,辐射周边两市五县。九溪农民艺术节已成为周边市县农民的一次文化交流盛会。省市县各级领导都曾经亲临艺术节现场。三是举办企业冠名活动。积极引导县乡知名企业,经常以冠名的方式赞助,先后举办了九溪乡第七届“益丰杯”农民艺术节和九溪乡第八届“佳沅杯”农民艺术节等节日文艺活动。四是组织参加比赛。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组织团队参加全市“百团大赛”,均获一等奖,2013年本土节目《新歌越唱越红火》、《鹬蚌相争》登上了全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演出的大舞台。另外还经常举行九溪乡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
  
  (四)贴近需求,构建多门类的群众文化创作体系
  
  文艺创作必须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九溪的创作者们在创作作品上搞好与政策宣传相结合、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与法治建设相结合、与传承民间艺术相结合等“四个结合”。积极保护挖掘、传承转化本土文化资源,组织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对民间文化实施保护性整理,先后使独具本土特色的板龙灯、虾灯舞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每年对官坪村板龙源、正气村傩戏等历史文化基地实施保护性修缮。在此基础上先后创作了《劝夫戒毒》、《老来难》、《打牌》、《扫地出门》、《九溪新貌》、《车儿灯--背梅》、《虾趣》、《四季探妹》、《赞烟农》、《鹬蚌相争》、《婆婆也是妈》、《朝阳》等一系列贴近农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好作品,进一步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丰富了群众生活,提升了群众素质,净化了社会风气,引导了产业发展。乡政府对这些优秀作品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一定的经济奖励。近年来,在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该乡打牌赌博、扯皮斗殴、无理上访等情况明显减少,文明娱乐、遵纪守法蔚然成风,干群关系不断融洽,彻底甩掉了社会治安、农民负担、禁毒重管乡镇3顶“黑帽子”。针对发展烟叶产业群众不了解、不支持的问题,该乡委托文艺团体以种植烟叶发家致富为主题,创作了“赞烟农”快板节目,深入村组巡演220余场,有效提高了群众对烟叶种植的认知度和积极性,烟叶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30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6000余亩,成为全省烟叶示范基地。
  
  (五)内整外联,构建多途径的群众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不断延伸文化传播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一是对内资源整合。将现有的队伍进行整合,组建九溪演艺集团。各演艺团体紧贴市场需求编排节目,坚持“一团一品”,避免内部竞争。商演活动由集团统一联络下派订单,各演艺团体实行节目调剂、相互补充,形成临时演艺机构,为客户提供“点菜式”、“套餐式”服务。同时,在演出底幕、协议、台词等方面一律使用“九溪演艺”标识。二是大力倡导文化开放、艺术融合,通过组织多层次、跨区域的文化活动交流,着力提高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协会经常组织演艺团体到周边区县交流演出、参加各级文艺汇演,既提升了演艺水平,又促进了交流融合。三是对外宣传品牌。每年通过乡党委政府和协会积极出面与宣传、文化等部门联系,在县直机关和商家演出200多场,促使群众文化走出本土,面向社会,扩大影响。九溪文化演出已经成为誉满桃源、辐射周边的知名品牌。全乡民间剧团每年在县内外演出1200场次以上,产值2000万元以上。文艺演出产业已经成为同粮食、烟叶、棉花、柑橘并驾齐驱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三、制订了“文化强乡”的发展方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灵魂。我们将会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文化强县”精神为指引,继续大力加快文化建设。对接政策、加大投入,构建文化服务载体。坚持协会管理、市场运作,提升团队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创作、吸纳新人,加强交流,增强文艺队伍力量。开展活动、扩大宣传,提升九溪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将九溪建设成文化繁荣、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争创全国民间文化之乡,以实现我们九溪的文化梦。使九溪的文化工作位居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来源:红网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3/15/329771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