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冒牌“领导”行骗,为何一骗一个准?

来源:红网 作者:梁三石 编辑:易木 2014-04-02 00:05:42
时刻新闻
—分享—
  四川多个县区的基层村干部都接到神秘电话,电话里面的人自称是市、县级领导,已给村里争取了各项专项资金,但是需要给好处费或者购买纪念章。在接到电话后,部分村干部信以为真,向对方汇款,导致16名村干部上当受骗。3月30日,记者从达州市中院获悉,古丽等4人因犯诈骗罪,分别被判两年至五年半不等的有期徒刑。(4月1日人民网)
  
  其实冒充领导行骗并不算新鲜事,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相继报道过多起冒充领导行骗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丑闻。然而,现在骗子连村干部都不放过,话说,难道干部就如此好骗?如今,干部的屡屡被骗,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而骗子“拉虎皮做大旗”招摇过市的行为,更是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一是“权力情结”根深蒂固。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官”代表着权力,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欲望,因而不少人迷信领导,崇拜领导。就拿该新闻说,骗子的伎俩无非就是以争取各项资金为诱饵,向对方索要好处费。而恰好这一部分干部迷信“领导”的权力,能帮其争取到资金,而当与这样有权力的领导产生幕后交易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系,那就是自己背后有人、上头有人,可以借机威慑他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以后无论办什么事,于公于私也会方便的多。而这也就是部分党员干部心理存在规章制定之外,所谓的“潜规则”“走后门”思想。
  
  二是“笼子外的权力”的确存在。为什么我们基层的部分党员干部会想法设法的追求“潜规则”,当有人用权力寻租时,为什么我们的干部会争先恐后的“投怀送抱”?这不得不说,大概是因为以前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只不过“领导”是真的,笼子外的权力是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部分官员手中的权力成了脱缰之马。不少时候,“领导”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就会招来下级“投怀送抱”。更有一些“一把手”将公权变成私器,不仅自己能用,与自己有一定关系的人也能借用。这样的“潜规则”大行其道,给骗子冒充领导行骗留下了足够的空间。那些喜欢冒充领导的骗子也正是洞悉了这种官场“潜规则”,才将之视为“法宝”,纷纷效仿,甚至变本加厉、铤而走险。
  
  三是“自身素质”不够硬。其实骗子的伎俩很简单,更没有太么多含金量。只要你稍加求证,就可避免上当受骗。首先,据笔者了解,一项专项资金的运用,一般说来是要经过申请、报告、考察、批复等一系列的繁杂程序。对于村一级组织来说,更是需要乡镇一级的协助才能有机会申请成功。所以,当你没有申请过得资金,突然出现你面前时,你是否该掂量掂量呢?其次,就算县市级为村级单位安排了专项资金,也一定会通过正式的公文程序通知乡镇一级政府,再由乡镇统一安排,基本不会直接通知村干部。当有所谓的县市“领导”对你说你的专项资金申请成功后,你是否该向上级政府求证呢?但遗憾的时,很多干部面对骗子的诱惑时,不仅没有打电话求证,头脑更是简单到不假思索的给对方送财送物。如此种种,表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大部分的基层“党员干部”自身的素质太低,对于政府很多政策或者法制法规的运行程序了解不够或者说根本不了解。
  
  由此观之,面对某些“领导”突然来访,并以权力寻租索要财物时,打电话求证或报警会管用,但不是治本之策。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还需要加强对国家政策以及规章制度、权力运行程序的了解,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素质,做一个跟得上时代步伐的党员干部。当然,让公权时时刻刻在阳光下运行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妙方,当官员、党员干部达到了“人到无求品自高”的为官境界,那么,骗子喜欢冒充领导行骗的荒诞剧也就寿终正寝了。
  
  文/梁三石

来源:红网

作者:梁三石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02/331337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