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拆迁行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在区委书记的眼里,“啃掉了硬骨头,拔掉了硬钉子”,“历史会铭记这一刻,人民会铭记这一刻……”,‘你们为征拆做的努力,你们受的苦、落的难,区委、区政府会记在心里……’”。在拆迁户眼里,却是“野蛮暴力不公平强制拆迁”,甚至连其父母都被打倒在地。
如果公众想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还原事件真相,给官民双方评评理,恐怕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怪圈。县里推进征地拆迁工作,或为修路所用、或为项目所需,或为旧城改造,从长远看,既促进经济发展,又改善居住环境,还是为百姓谋福利的。因个别拆迁户影响整个工程进展,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拆迁户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拆迁补偿标准、拆迁后安置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有的不愿接受拆迁,也是公民权利,也应受到法律保护和社会尊重。一个要拆,一个不拆,谁是谁非怎能轻易说得清呢?
这其间最难做的,还是“奉命拆迁”的基层干部。完不成拆迁任务,就会被领导认为没本事、“窝囊废”、难以担当大任,今后恐怕连仕途都堪忧了。浉河的这次拆迁任务完成后,区委书记对负责拆迁的500余名干部说,“实践证明了浉河干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英雄豪迈”,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要想完成任务,拆迁户又死活不肯,就要绞尽脑汁想各种办法,如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用,就得暗中给点儿好处,或者找到拆迁户其他把柄加以利用,总之合理的、不合理的,甚至合法的,不合法的,各种手段,只要管用,都得试试。可一旦出现问题,被媒体曝光,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基层工作复杂的现实语境不止于此。除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工作,随着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就业、社保、医保等各类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解决难度也越来越大。有位乡镇党委书记在因征地拆迁饱受上访群众困扰后,说:“现在也懒得引项目了,先不说前期征地拆迁、跑办手续,就是项目建成后,环保、安监等稍有闪失,咱也盯不住。”这位书记的话也许只是牢骚,未必当真,但反映出的艰辛与无奈,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要破解基层工作复杂的现实语境,一方面,基层干部自身应努力学习提高,不断增强能力素质和服务群众的本领,尽量实现推进工作与群众满意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上级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基层现实状况,多多听取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给基层干事创业留下更多的操作空间和转寰余地。
文/巴桂茹
来源:红网
作者:巴桂茹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