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治超卡点”何以沦为“摇钱树”

来源:红网 作者:周歌 编辑:艾伦 2014-04-22 00:02:42
时刻新闻
—分享—
  为期三个月的全国公路执法专项整改工作刚刚结束,然而,在重要省道滨唐公路津冀交界处,治超“官卡”门庭冷落、执法沦为摆设,而相邻“黑卡”却大肆收费后擅自放行,超载问题严重失控。生意兴隆的“黑卡”,一年到底能收取多少通行费?有司机给记者算了笔账:跑滨唐公路这条线的货车有约200辆,一辆车每天跑4趟,通行一次300元,一年的通行费就高达数千万元。(4月21日《北京晨报》)
  
  对于当地交管部门来说,他们早已将人民赋予的“执法权”视为牟取私利的“摇钱树”。如此这般的“以罚代管”,不仅无法整治车辆超载问题,而且势必会滋生贪污腐败。在当前中央狠抓作风建设的大形势下,此类问题的大肆浮现,无疑就是摆在当地纪检等相关部门面前的“反腐线索”,有关部门当应以此为线索,对“以罚代管”背后存在的问题展开深究。
  
  长期以来,因车辆超载引发的交通惨剧屡见不鲜,对于执法部门来说,理应对超载车辆进行严格管理,这其中,依法妥善治理车辆超载问题,可谓是相关执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让公众感到寒心的是,由于相关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乃至乱作为,他们将车辆超载视为敛取钱财的大好机会,对于车辆存在的超载问题,不能果断地坚持“逢超必卸”的原则,而是在收取所谓的“罚款”之后便万事大吉。
  
  甚至,有些地区的执法部门还荒唐地为超载车辆办理“月卡”、“年卡”,只要超载车辆缴纳足够多的款项,不论其存在着怎样的超载行为,都可以长期一路“绿灯”。这样一来,势必会放过大批超载车辆的上路,从而不仅让大桥、道路等基础设施过早折损,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近些年来,少数执法部门利用手中的职权大搞利益寻租,把执法权视为敛财工具。一些城管执法部门面对违建等问题时,在收受好处费后便对问题予以纵容,而在一些小商小贩面前则粗暴执法。这不仅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也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有的执法部门居然把收取罚款作为硬性规定,把执法人员收取罚款数额作为考量绩效的重要条件,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乱收费”、“滥罚款”等问题的层出不穷,不仅容易引发公众的不满,也无法从根本上整治各类社会问题。
  
  如此执法行为的大量存在,难免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败坏政府的公信力。在当前中央大力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希望各级执法部门能够切实转变作风,通过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执法部门,从而助推社会的和谐文明。
  
  文/周歌

来源:红网

作者:周歌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22/33293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