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我们从一般意义上,可以把这部好莱坞大片儿理解成是科幻。但这却是一部突破了人们常规视野的科幻片儿,给人一种完全不同感觉的科幻片儿。
它不像一般好莱坞科幻片儿那样,去把几乎是所有的精神,都用在场面的制造和后期的打磨上。宇宙飞船,奇幻的镜像,各种大制作、大场面,这是我们对好莱坞科幻大片儿的一般理解;但是《超验骇客》似乎更侧重于对精神内涵的追求和阐述,它花大力气的地方是对剧情的表达,是对人物内心深处那种心理痕迹的捕捉,也是对未来人类本身和科技智能之间关系的一种艺术式思考。
这部片子“星光灿烂”。主演约翰尼·德普,在影迷心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剪刀手爱德华》,到《加勒比海盗》系列,到《爱丽丝梦游仙境》,约翰尼·德普的光芒,一直是好莱坞星世界中最灿烂的那一批;女主演丽贝卡·豪尔被誉为“英伦玫瑰”,在《钢铁侠3》、《城中大盗》中都有出色表现;此外,摩根·佛里曼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长得很像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是好莱坞的老戏骨。此外,还有两个绝对第一配角,凯特·冯拉是当红好莱坞年轻女星,保罗·贝塔尼也是实力偶像。但是不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每个演员的角色都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超验骇客》这种片子,更侧重于一种影片整体的表达。约翰尼·德普饰演的第一男主角威尔卡斯特,除了故事开始之外,后来几乎都是以电脑屏幕中的影像出现,大家更侧重的是影片的故事和思想,而不是演员个人的表现。
人工智能,已经在深深地影响人类。满清的时候,距今也仅仅就是二三百年的时间;但是,当时的人类谁能想到,二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人类的科技能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我们也想象不出,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们人类在科技智能方面,又将发展到一个什么样惊天动地的地步?是任由科技无限发展,还是去适当地限制科技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就像当年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这真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即便是科技狂人威尔卡斯特博士的妻子伊芙琳,对“超验骇客”的研究,也是犹疑不定的。而她也终于发现,肉体消亡,但却以意识形态存在于“超验骇客”的丈夫,逐渐地走上了“要自己创造上帝,自己去担当人类上帝”这样一个角色位置。他能以科技让被枪杀的人死而复生,他可以去慢慢地创造和建设一个小镇,然后扩张到去影响和建设,甚至是控制一个世界。到最后,原本已经死亡的他,甚至可以再度凝聚肉体,从计算机里的思维状态中走进生活里。科技原本是为人类服务的,但是当科技高度发达的时候,科技的掌握者们,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人类的对立面。当科技和传说中的上帝一样无所不能的时候,科技就成了上帝。这大概就是威尔卡斯特博士“我们人类难道不是在不停地创造上帝”的核心解释。
最开始,反科技极端组织的追杀,让我们以为他们是反面角色;威尔卡斯特博士和他的妻子,是正面角色。但是随着影片对思考表达的深入,这种观点到最后几乎翻了过来。也许,在科技和反科技上,原本就没有正义和非正义的立场之分,有的只是科技还在不在人类的受控范围之内。导演和编剧最后以“病毒”的形式,让威尔卡斯特的“科技上帝”式的存在,最终消散于这个世界,似乎也在传达了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一种观点,——他们也反对科技的无限发展、不受控发展。
影片的结尾充满了救赎和人性的意味。
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威尔卡斯特也开始反思自己。因为能量无多,在治疗敌人和治疗妻子面前,威尔卡斯特选择了治疗敌人。病毒并没有摧毁威尔卡斯特,他只是选择了自我毁灭。但是影片最后花园里的“彩蛋”,似乎在告诉观众,无论是威尔卡斯特,还是他的妻子,他们都并没有真正消亡,他们只是以另外一种形态生存于这个世界。
科技依然让我们期待,在期待中,我们忐忑不安。
而《超验骇客》的名字原本就是取意于康德的超验主义。用哲学去讲述科技,或者用科技去唤醒哲学。
文/张军瑜
来源:红网
作者:张军瑜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