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细微处感受两型社会建设成就

来源:红网 作者:江郎才 编辑:艾伦 2014-04-22 23:52:27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株洲市攸县罗家坪村,66岁的董育宣老人养成了看到垃圾便分类的习惯。老人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无论生活垃圾还是生产垃圾都一股脑扔进垃圾池。从前年开始,村里兴建了垃圾回收站并推广了垃圾分类方法。(4月21日红网)
  
  一直以来,关于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见诸各类报道,建设的成果有目共睹,让人欣喜。然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那些用数据来呈现的成就,总感觉与自己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民来说,GDP、产业转型、生态文明等这些专业术语,他们不太懂。
  
  既然如此,普通民众是怎样感受到发展的可喜成果的呢?答案就在细微处。这细微处不是在纸上,不是在网上,不是在电视上,而是在头顶的天空,脚下的土地,鼻腔的空气,舌尖的水滴。只有当天变得湛蓝,土地充满绿色,空气变得清新,河流变得清澈,人民群众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变化,感受到发展,感受到希望和幸福。
  
  罗家坪村的董育宣老人发现路边的垃圾没有了;水沟里的农药瓶也没有了。芙蓉区燕山街的王蓉女士发现“黑尾巴”公交车几乎已在城区绝迹了;住在湘江边的李建国爹爹发现碧波荡漾的湘江又回来了……这些变化不需要数据来说明,它们直观地摆在了群众的眼前。
  
  只有当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发展,对湖南的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建设中来。而这正是我们的建设所必不可少的力量。湖南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文雄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两型社会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这一两型社会建设最广泛的基础,全民动员、全民参与,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格局。
  
  对于两型社会建设最现实的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张文雄给出了很接地气,很朴实的回答:“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家园更美”。从这个回答可以看出,他很关注群众生活的质量,而不仅仅关注GDP的数量。这简短的回答是对何为两型社会的生动诠释,这回答让群众感觉到,原来两型社会离自己那么近,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设怎会不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罗家坪村66岁的董育宣老人养成了看到垃圾便分类的习惯便是最好的例证。按理来说,越年轻越能接受新事物,年纪越大的人越难改变老毛病,而董育宣老人能改变在农村里早已习以为常的陋习,就更加说明了两型建设的深入人心。村里仅仅是兴建了垃圾回收站并推广了垃圾分类方法,剩下的就只能靠群众的自觉,而这自觉只能来源于对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解和支持,只能来源于对农村发展的希望,只能来源于内心的社会责任感。
  
  两型社会的建设成果需要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因为建设需要他们的力量。事实证明,只要让群众感受到成果,建设就能得到认同。只要群众认同了建设,认同了方向,那么政府就只需要提供基础设施,剩下的大可放心交给人民群众。这样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家园更美”的两型生活必将更早成为现实。
  
  文/江郎才

来源:红网

作者:江郎才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22/333059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