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印”:一个与市场无关的迁徙

来源:红网 作者:白云飞 编辑:易木 2014-04-26 00:26:35
时刻新闻
—分享—
  “蓝印”,无疑是天津楼市近段时间的最热关键词。距离5月31日,天津取消蓝印户口大限仅剩一个多月,众多“蓝印客”纷纷涌向天津各个售楼处,力图抢搭“末班车”。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即将失去蓝印魅力的天津楼市来说,京津冀一体化或将为其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4月25号《新京报》)
  
  与北上广蜂拥而至的人群不同,吸引“蓝印客”的不是天津的区位优势,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只是一纸条文,一个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引起的对“高考起跑线”的争夺。众多外地人涌入天津可以说与市场无关,期冀“一体化”接棒“蓝印时代”,是渴望市场资源配置方式替代行政分配资源方式。
  
  “蓝印”的开始与终结都是由一项政策决定,而背后则是户籍和教育制度的深层次问题。同样的分数在中国并不意味着可以上同样的大学,户籍就是你的出身,就是你的标签。教育资源的配置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一个人出生的地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以后可以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上什么样的大学。众人对“蓝印”的追捧正是反映了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无论“蓝印”的开始与终结都不能消弭教育的不公平。
  
  “蓝印”的续集能否被“一体化”续写则是一个市场问题,一个经济问题。关于城市圈和经济圈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目前而言,只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带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带形成了经济圈。像“环渤海经济圈”,以及成都、重庆、西安为中心的“西三角经济圈”都没有发挥出协同效应。因为经济圈的形成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个是有辐射力的大城市作为“群核”,一个是城市间产业分工和协作的“群集”,最后一个是海陆空便捷的交通构成的“群网”。京津冀一体化目前只是一个概念,还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寄希望于“一体化”接棒“蓝印”,使人口向天津集聚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
  
  一纸条文,一个蓝色的印章,一个不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在天津导演了人口的聚散,“蓝印”必然要成为历史,因为依靠行政干预催生的市场繁荣,是在没有竞争的土壤、缺乏市场的养料的情况下生长的一株昙花。只有做好城市的“加减法”,大力打造经济圈的基础环境,才能有市场的繁荣,那时吸引人口蜂拥而至的才是这个城市本身,而不是一个蓝色的印章。
  
  文/白云飞

来源:红网

作者:白云飞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26/333405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