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规定,只有正部级及以上的领导才能配备专职秘书,但现实中,从副省级到县处级,乃至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行政等级较低的基层地方,区区科级(街道办)领导也配有秘书。在许多地方和部门,为了逃避上级部门的清理,秘书多“挂”在单位办公室秘书科(处)或人事处工作人员,没有领导专职秘书的身份,但所从事的就是专职秘书的工作,即只为指定领导提供事务和文书服务。很显然,无论专职秘书们有没有公开的“名分”,既有辅佐领导的“功劳”又有鞍前马后伺候的“苦劳”,还是会在提拔任用中占得先机。
清理违规配备秘书的工作,这些年来可以说是每逢几年来一回。每次清理,据说都是坚决落实,坚决不准再违规配备。问题是,这方面工作的效果,外界实际上无从评估。那些过去曾是专职秘书的人,是不是真的被安排从事其他工作,还是换个名头,如前述“挂在”单位的办公室或人事部门,照常为领导服务?并且,每清理一次,随着领导的换届、改任,新领导的身边不免又多出专职秘书,直到下一次清理。
这就不免让人疑惑。为什么正部级以下领导、单位的专职秘书岗位,经历了多次清理,就是清理不掉呢?我们不妨来盘点分析一下原因;
一种可能是,严禁正部级以下配备专职秘书的要求,如同不得新建高尔夫球场、不得公款吃喝等禁令,在上级三令五申下,被各级地方和有关部门消极执行。但需要看到的是,领导配备秘书无法做到完全“保密”,单位需要向上级有关方面及同级部门、下属机构通达这方面的联络人名单。这也意味着违规配备秘书的做法,为上级有关方面所长期默许,督察敦促的力度上很有保留。
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配备了秘书,更能借助秘书操作腐败。但这是因为领导干部岗位受到的监督约束太弱,可供腐败和滥权操作的空间太大的一种结果,不能界定为领导配备秘书的初衷。
需要注意的是,各级党政机关尽管屡屡启动职能调整和机构改革,但大包大揽管理社会和经济事务的局面仍未得以彻底改变。这就使得堪称海量的事务集中在机关,因此,党政机关需要配备大量的副职领导来分管,每个领导又需要专门的秘书来辅助搞定琐碎的文书、会务、协调和督办。这也成为许多地方无法控制政出多门的重要原因。
简言之,机关需要处理的事务足够多,领导需要过问的事情足够繁杂。如果没有秘书,各级地方乃至于基层一线的领导恐怕就没法工作。因此,风潮一起,许多地方就开始裁撤违规设置的专职秘书;时过境迁,专职秘书的配备又会像弹簧一样弹回原位。要想真正做到专职秘书被裁撤后不反弹,一并做到裁撤相关地方和部门过多配置的副职领导岗位,只能从以更大力度推进限权改革着手。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