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协议的出发点是好的,根本宗旨在于整治医院收费乱象,煞住收送红包歪风。但对于这一纸禁令,从对武汉8家三甲医院的调查来看,其“震慑力”似乎还不够;实际上,不止武汉的这些医院,全国很多医院同样对此规定“兴致乏乏”,“回应无力”。医院尚且如此,面对医院的“强势”,“羸弱”的患者又能如何,医院不拿出协议找他们签,他们当然也不会主动去提及,正如记者对武汉某三甲医院多名患者的采访:“医院不找我们签,我们更不会去找他们签,这不是得罪人嘛”,还有患者表示,“送红包本身是件隐秘的事情,一纸协议就算表面上奏效,暗地里人家一样该送的送,该收的收”。
患者及家属怕得罪医生,怕在看病时医生会情绪化,会不尽心,甚至会故意夸大病情;显然,这些担忧也在情理之中。因此,为了求安心,他们依然会送红包。这种语境下,协议顶多起个装潢门面、拉大旗的作用。
医生收受红包现象早前便受到卫生部门、众多医疗机构三令五申明文禁止,但最终总是以“查无实据”而草草收场,这着实令监管部门、患病者们有着太多的无奈。对此社会乱象屡禁不灭、不正之风穷刹不止根源性的思考,不外乎医德问题,是医德在作祟、金钱在捣鬼。很多医生对医院这一特殊机构投赋了过重的“事业心”,把这里当成捞金的好场所,利益至上,唯利是图,不给红包只看一半病。以前也出现过医生因未收到红包手术时情绪不高导致手术失败的案例,看来,有时我们还不能小觑“红包”的力量,它与医生、患者三者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铁三角”的坚固状态,牢不可破。
“医者父母心”,一句箴言,早已被很多医生丢弃。我们不求他们有“父母心”,也不求他们化开那张永远冰冷的面孔,只求他们在不收红包的情况下,依然能尽责。作为医院,救死扶伤乃理所应当,更何况现在医院对某些疾病的收费非常之高,这对老百姓来说可能是一个老虎口,如果医生还要红包,后果可想而知;这也将导致医院的医疗作风越来越糟,口碑越来越差,医患关系恶化在所难免。
此外,医生收红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相的贪污和腐败,实质上,这就是一种背地里的“收礼”和“送礼”,有了收才有了送。交了看病钱还要再加“礼”,贪腐之意明显。习总的“当官就不要想着发财”这句话也可以用到医务人员身上,“当医生就不要想着收红包”。医生这个职业本就高尚无比,就不要被红包奴役,不要让自己的医德搁浅,不要让红包将你们变得低俗。也不要再让患者高呼“医德去哪儿了?”。
故而,医患关系的改善,“医者父母心”的再次拾起,“铁三角”的打破,在于医德,在于尽心尽力;只有不搁浅的医德才能打败施虐的“红包”。
文/向浩
来源:红网
作者:向浩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