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省份近八成的学生是“近视眼”,即便教育再强大,相信也不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就像一座摩天大楼迅速拨地而起的背后,是一个个积劳成疾的建筑工人。畸高的近视率,让人禁不住对这样的教育生态环境和发展方式提出质疑。
可悲的是,监测报告摆在那里,问题明明白白,事情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近视率较2010年没有增加,已经十分“值得欣慰”,又怎能奢望让数据降下来。教育部门深知问题的症结所在,却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只一味在改变教室照明、换用新型课桌椅等事情上做文章,以表现出积极应对的态度,追求形式上的好看,但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
不独教育部门,家长的一些做法也乏善可陈,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知识的普及,家长对于预防孩子近视已足够重视,懂得及时纠正孩子不良坐姿,培养良好习惯,但这种对孩子的爱是浅层次的,用心了却没有用到实处。面对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压力,坐姿再正确也挡不住长时间的伏案苦学。
刚迈出学校的“题海”大门,各类“开小灶”的培训班已然在等候,课堂内外,学校和家长无缝接力,不给学生留下自由支配时间,只得在一堂堂课、一本本书上连轴转,如此高强度的负担下,练不成近视眼才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恨不得自家孩子吹拉弹唱、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大小补习班、培训班一个不拉下,这也暴露出当下许多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
家长的心情和期盼,笔者是了解的,但是孩子成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用科学的方式培养,指望用繁重的课业、繁多的培训班来压、来赶是不理性的,还没有看到希望之前,没准就已经累趴在起跑线上。况且,孩子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要顺势发展,不能强行要求,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还浪费金钱时间,适得其反。
近八成的学生近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教育部门和家长要看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找准问题的根本,重新审视教育方式,不能只看眼前,而不为孩子的未来负责。社会发展需要各式各类的人才,不是简单用考高分、会做题标准来衡量的,前段时间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因为毕业延期而自杀,一个能用多种方法解题的天之骄子竟然不会解生死这道题,不得不令人深思。
文/郑保军
来源:红网
作者:郑保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