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承认,每年的“高考季”,一些媒体都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热衷于比较各高中学校升学率,这无形中给地方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校长、老师施加更大的升学竞争压力,社会氛围也由此更加扭曲,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观甚嚣尘上。可以说,每次高考过后,都有反对以任何方式宣传、报道、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的呼声,然而效果并不明显,仍然有人在爆炒“状元”,为极端功利主义的教育政绩观“添油加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不要炒作高考“状元”还只是停留在呼吁的层面,至今我们还没有一个制止炒作高考“状元”的刚性规定。
今年,高招录取尚未开始,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就致信媒体人“还教育一个安静的校园,给教育局长和校长安静办学的空间,也给孩子们留下安静学习、健康成长的空间”,这提醒固然必要的,但老实说不过是给媒体人打了一个招呼,并没有任何制约作用,估计很难照单遵循。
我们看到,在强大的反对炒作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的舆论氛围中,近年来媒体炒作高考“状元”的势头有所减弱,但是又出现了一种“曲线炒作”的新动向,即拐弯抹角地炒作。比如,前几天,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针对1952—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在高考状元志愿选择中,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等“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最多。再比如,有记者从安徽黄山风景区获悉,该景区发布7条暑期游主题概念线路,送景区门票邀各省高考状元捷足先登游黄山。还有的报道专门写状元的母亲得了癌症或家庭贫困等内容,意在换个角度炒作高考状元。
媒体炒作状元不是一件好事,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实践证明,遏制炒作状元的不良现象,单靠呼吁是无济于事的。禁止炒作状元,建议要作为一种新闻宣传纪律写进编务工作细则,新闻媒体必须认真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不要炒作高考“状元”的呼声不至于年复一年地空喊。
文/孙建清
来源:红网
作者:孙建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