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城“拿地降分”照顾了谁?

来源:红网 作者:向定杰 编辑:刘艳秋 2014-07-04 00:04:39
时刻新闻
—分享—
  因执行了12年的政策废止引发上访,福建降20分录取大学城征地村高考考生事件得以曝光。据悉,福州大学城自2002年开始建设,由于当时拆迁征地的补偿标准偏低,省教育厅出台了对当地失地村民子女报考大学城有关高校实行降分录取的照顾办法。(7月3日《中国青年报》)
  
  12年间,不知有多少人因为降分获得了大学资格,又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没有降分失去了大学资格,但这种优惠真的就照顾到了征地村的高考生了吗?或者说果真是对失地家庭的一种合理补偿吗?表面来看,这批人似乎获得了异于省内他人的特殊通道和捷径,但实则他们还在为大学城的存在买单,所谓的照顾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大大的伪命题。
  
  他们心甘情愿忍受了低价圈地,短视地将赖以谋生的寸土寸金置换成了上大学的分数。他们的子女继承了这种遗产,进入了大学城读书。不过,入校费用不会免,他们还将为债台高筑的城建项目支付成本,为拉动地方经济贡献存款。更加可悲的是,他们所享受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少、教育质量越来越差,因为大学城里进驻的高校必然会扩招,这也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绝不会选择这里求学的原因。同时,扩招也必会带来再次的举债扩建,而这就是大学城的“生存逻辑”:扩招、扩建,再扩招、再扩建。
  
  当地的村民以为自己享受到了好处,换来的却是不断下滑的教育水平,源源不断地教育投入。若不是突然断了利益输送,也不会起来上访揭发,这种其实并不公平的交易恐怕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看似最可能得利的一方,竟然没有得到好处,那么好处只可能去了交易的另一端——地方利益集团。众所周知,建大学城是个一本万利的事。开发商一来,地价飙升,相应投资消费立马起来,大捞一笔不是问题。有关政府部门也是夹道欢迎、倍加关心,甚至宁愿一路为拿地开绿灯,出台各种配套的照顾“土政策”,明知不规范,也愿意一再默许。对地方政府而言,既有了新的政绩工程,又有了新的收入来源,更有了新的可以寻租的空间。近年来,频频爆出的大学城基建腐败案便是明证。
  
  这样看来,大学城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问题,复杂的利益诉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许多大学城“定位错位”。在这里,办学只是掩人耳目的华丽外包装,土地财政,盈利增收才是主要目的。在这里,教育成了招商引资的产业,大学成了空有高楼的经济附庸,学生成了赚钱的工具。这种不以育人为本的意识错位,必将只会让大学城日渐成为教育的“烂尾楼”!
  
  文/向定杰

来源:红网

作者:向定杰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7/04/339408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