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长给教师送礼的“囚徒困境”

来源:红网 作者:张松超 编辑:夏熊飞 2014-07-21 00:04:0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教育部发布《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为群众反映强烈的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吃请等问题划出“6条”红线,旨在引导教师以律己而育人。今年暑假,如有教师参加由家长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将会受到通报曝光、甚至撤销教师资格等处罚。(7月20日新华网)
  
  自从2010年以来,教育部4年发布了5次禁令,规定教师廉洁自律、不准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等财务,可在现实当中,尤其是教师节和春节,家长给教师的“送礼风”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是愈演愈烈。据有关调查显示,仅有10%的家长和孩子不会给老师送礼,而100%的教师则表示自己收到过礼品。(2010年9月7日《扬子晚报》)
  
  费孝通曾在中国差序格局的研究中指出,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当中,都知道人情往来和关系网络的重要性,而“关系”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是通过无止境的礼物互动、交换网络等促进并发展的。因此,家长给老师送一些小小的礼品,表达一下谢意,应当是一种正常行为,更何况尊师是中国的传统,礼品作为情感交流的载体是必不可少的。
  
  但家长给教师送礼能够饱受诟病,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因为这种行为的目的,俨然已经不再那么纯洁了,它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情感交流,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家长之间的比拼,1000元、2000元……不少家长可谓是一掷千金,送礼买心安,害怕会因为自己没有送礼而影响到了老师对自己孩子的看法。
  
  在这种不对称性礼物交换中,不排除一些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素养的教师,会出现公然向家长索要礼品的行为,更甚者是会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种人真的只是一小部分,不能一概而论。而礼物交换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家长在这一环节的博弈当中,陷入了“囚徒困境”。
  
  这里所谓的“囚徒困境”,其实主要指在送礼的博弈当中,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必须做出“送礼”这一选择。一者,别人家长给老师送礼而自己不送,自己的孩子肯定会受到不利的影响;二者,自己给老师送礼而别的家长不送,自己孩子自然会受到好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分析,最优化的选择自然就是送礼了。而在这个博弈当中,家长需要得到的是教师手中所掌握的有形或者是无形的教育资源,这对自己的孩子来说自然是最重要的。
  
  不得不说的是,全都不送礼才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可问题就在于家长之间人心不一,行动不一致。这么多家长,任何一个人送礼都会打破利益的平衡,都害怕别的家长送礼,会让自己的孩子吃亏,也就倒逼着自己去给老师送礼,此时也不求能让自己的孩子占便宜了,最起码不会吃亏,这也是一种安心。
  
  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让家长走出给教师送礼的“囚徒困境”,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畅通了。这里的信息畅通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学校的事务要向家长透明公开,让家长有便捷有效的投诉渠道,从而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督,那么家长对是否送礼自然就有了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空间;其二,学生家长之间要加强联系,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从而对像和老师沟通这样的事情,能够行动一致,最终维护受教育者的权利。
  
  说到底,家长给老师送礼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在适当有度的前提下,保障目的的纯洁性,切不可成为一种盲目的比拼,最终再让自己陷入“囚徒困境”中不能自拔。
  
  文/张松超

来源:红网

作者:张松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7/21/341063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