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黄先耀的“六千万说”点到了时下官员腐败跌倒的种种可能,不仅涵盖面全,而且话语风趣,加之还用上了如今流行的网络用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所以一经媒体传播,风头立马盖过了省委书记、省长的讲话,成为这期广东“三纪班”的“最强音”。
不过,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六千万”之说其实也无多少新意可言。事实上,受儒家语录式话语模式的影响,中国历来不乏“莫伸手,伸手必被抓”之类的反腐警句,下至说书艺人,上到一国之君,几乎人人都好编几句防腐倡廉的语录和段子。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五代蜀主孟昶的《令箴》,以及由此简化而来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到了现代,出于反腐倡廉实际的需求,这类警句是有增不减,一些地方甚至还专门开展过“反腐倡廉格言警句”的征集评选活动。
但正如人们所质疑的,“六千万说”的格言警句能管住几个贪官?必须承认,就实际效果而言,无论是训话也好,警句也罢,对于防腐倡廉的作用几乎为零。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大多数官员对其持“听过就忘”的敷衍态度。
更有些人,训诫下属的时候头头是道,到自己身上又是另行一套。比如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就曾提醒手下干部,要把好“思想关”,筑牢思想防线;把好“欲望关”,警钟长鸣;把好“权力关”,正确使用权力;把好“小节关”,始终廉洁自律。但结果呢?有没有管住廖少华的下属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对廖少华本人毫无效力。随着廖的落马,这些“提醒”听上去更像是一堆谶语,充满了讽刺意味。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在梳理了百位落马省部级高官的经历后得出结论:一两个官员出事,应该是个人素质出了问题;三五个官员出事,或许是思想教育出了问题;十来个官员出事,可能是选人用人出了问题;几十个官员出事,大约是监督体制出了问题……所以说,防腐倡廉固然离不开教育警示,离不开自我约束,但更需要制度性的外部约束。没有他律,自律便难以持久。
换言之,“不作死就不会死”的说法固然成立,可一旦权力失去了内部的制衡与外部的监督,则极有可能出现作了不死,或者作了不一定死的情况,那对于官员的诱惑将是致命的。所以,除了在言语上对学员们以六个“千万”相赠,笔者建议,更应该在行动上多些“千万”:千万别睁眼闭眼,千万别心慈手软,千万别看人下菜……唯有如此,才能彻底断了官员寻租贪腐的念头。
文/王垚烽
来源:红网
作者:王垚烽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