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广州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的采访视频曾吸引众多网民注意,其中一位小学生“想做贪官”的理想更是激起无数网民的解读和热议。“做什么样的官呢?”“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虽然此言出自一个6岁孩子之口,但我们却应该警醒,孩子的心灵纯净地如一张白纸,谁最初在上面写了什么,就再难以擦去,并影响他一生的价值观取向。那么是谁在幼小的心灵里撒下做贪官会有众多好处的种子呢?毫无疑问,电视媒体的报道,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无意中说起,当官有多少好处,感叹贪官多富有,让这6岁的孩子有了简单的粗浅价值观意识,并放在了他理想的筐里。
如果说孩子有一个长大当官的梦想我们尚可以微笑面对,那么每年数十万大学生们争相拥护于公考之路上我们就不得不思索了。大学生是社会精英和民族未来,社会上有无数岗位可以让这些人才发挥专长,施展才华,为什么他们要争相参加公考呢?公务员职业稳定是主要原因吗?一朝登科,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并获得未来成为领导干部的“门票”,这恐怕才是其中的深意,如果问一下他们的内心:如果考上公务员,你希望一生都只做一名最普通的科员吗?这些年轻的心将会异口同声:“NO!”
笔者认识一位家住农村的朋友,也和这位冯可相似。父亲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很好,他大学毕业后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在城里闯一片天下,但父亲却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公务员,并不惜托关系走后门帮他找了个偏远乡镇的大学生村官岗位。正当他在城市满怀信念考了驾照做导游的时候,父亲却开车突然袭击般找到他,用几乎绑架的方式将他从城市直接“运”到了偏僻的乡村,从此,他开始了持续三年边做大学生村官,边年年报考公务员的日子,所幸,他今年如愿考上了公务员,父亲终于笑了。
这是个结局圆满的故事,不过,现实中又有多少大学生在公考路上燃尽了激情,磨灭了志向,而立之后一无所成并哀叹命运呢?在冯可的父母心中,家里缺一个当官的俨然已成为家庭的“刚需”,而为实现这个“刚需”,他们不惜坚持让女儿连续五年报考公务员,而他们所谓当官有面子的理由背后,却折射着他们对当官“里子”权力的痴迷。可想而知,在他们多年做生意的日子里,没少与官员周旋打交道,每每之中,他们都会感叹:如果家中也出个当官的又何至于如此费心劳神,上下“打点”?
“家里缺个当官的”,为有面子也罢,为图权力也好,但那终究是将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正如无数人追求苦恋但结婚后却很快离婚;有人曾经努力攀爬多年做了副县长却选择辞职。梦想的阳光并非总是能如愿照进现实,这取决于你心的方向,取决于你不断改变的价值观,更取决于那曾经的梦想到手,是否真的物超所值、如你所望。
文/刘立峰
来源:红网
作者:刘立峰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