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政垄断税,这个真应该有

来源:红网 作者:许斌 编辑:夏熊飞 2014-09-02 00:03:31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31日,16家上市银行出齐中报。数据显示,仅在上半年,这16家银行就赚得6849亿元,远超已公布业绩的2521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之和。(9月1日《新京报》)
  
  一年又一年地发布类似数据,几乎已经失去了新闻价值,其中的原因也早已通透。银行不是你想开、想开就能开,那是属于行政垄断性质的事业。既然垄断经营,就是卖方市场,必然规模庞大、存贷利率差巨大、收费项目繁多,躺着就把钱赚了。
  
  说什么呢?先说个故事吧。
  
  在世界的西方啊,有个国家被我们称为英国。在英国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女皇,名字叫伊丽莎白,于1558年至1603年在位。许多人说,她是英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专制君主。
  
  伊丽莎白继承的是一个贫穷的英国,债务庞大。在财政状况方面,老太太当年还是比较负责任的,终其一生都一门心思地还债。办法无外乎两个,一是节流,二是开源。老太太真是非常节俭的,但光节俭也是不行的,还必须开源。对于那一时代的英国君主,所谓开源,一般就是向议会提出要求,经议会批准,就可以征税了。但老太太很少向议会提出要求。因为大宪章订立以后,议会日渐强势了,在批准征税要求的同时,往往跟君主讲条件、争权力。老太太爱权如命、守权如金,被迫让渡权力是她非常不满意的。怎么办呢?老太太想到了出售垄断经营权的法子。就是先针对某个行业颁布禁令,然后,给特定个人豁免权。这也就是将该行业的垄断经营权交给他了。当然,豁免权不白给,那是要花钱买的。老太太颁布如此多的禁令,又卖出了同样多的豁免权,以至于当时的许多人担心:这样搞下去,不用多久,我们吃的面包也要被统购统销了。
  
  如上述,老太太一生很少向国会提出征税要求,但人们并不因此而认为她爱护人民、不盘剥百姓,因为她的出卖垄断权利所得,远远超过其他君主的征税所得。
  
  当时,英国人已经比较重视商业了。伊丽莎白老太太这样做,被认为是严重地阻碍了商业流通、经济发展。不仅如此,老太太还因此逃脱了议会的约束。以现代的政治眼光看来,这是非常危险的。即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但无论如何,老太太还算诚实,知道并公开承认设置垄断经营权必然滋生巨大的不正当利益。谁要想揽取那些不正当利益,可以,但“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你得先把“承包款”交上来。老太太不是君子,却是真小人。
  
  今时今日之银行、“三桶油”,或是电网、电信等等企业,坐拥行政垄断权力,必然且已经滋生了巨大的不正当利益,此已是共识。当争执激烈而这些行业的的行政垄断地位却一往既往地稳如磐石之际,出乎权宜,至少应仿效伊丽莎白老太太,临时开征行政垄断税。扩而大之地说,对由行政方式决定行业内的经营者数量,又由政府以牌照方式特许经营的企业,无论国营或民营,都必须征取行政垄断税。特别是国企,红利税与行政垄断税应并行不悖。前者是资本回报,后者是为垄断经营权力付出的代价。为平衡总体税率,在征收行政垄断税的同时,可以相应地减免其他名目的税费。譬如教育附加费等,完全可以停收。
  
  开征行政垄断税绝不是为行政垄断行为正名。垄断之弊,不仅仅在于特定个人、企业牟取了暴利,更在于阻碍了市场竞争,阻碍了无数人发挥其聪明才智。以银行业为例,在16家上市银行半年就赚得6849亿元,“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背后,是多少个人、企业贷款不得、创业不成,忍看聪明才智、宏伟蓝图成为纸上谈兵。遑论在卖方市场中,多少个人、企业还不得不在正常利息外,进一步地向银行、高管支付各种回扣了。
  
  以社会经济发展、公平竞争之名,必须尽最大努力压缩行政垄断规模。在这一目标变成现实前,作为权宜之计,开征行政垄断税,这个真应该有。
  
  文/许斌

来源:红网

作者:许斌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9/02/34553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