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贵阳市运管局稽查四大队联合交警部门设卡整治车站附近的黑车乱象,有的乘客却为黑车司机开脱,一口咬定司机是自己的朋友,被揭穿后称“既然坐他的车,不帮他说话,有些不仗义。”执法部门称,当日共查获非法营运车辆7台,仅2组乘客愿意主动配合进行笔录;去年累计查获非法营运车辆2790辆,有超过一半的乘客选择包庇司机,“乘客不配合,一直是打击非法营运最大的困难”。(9月12日《贵阳晚报》、光明网)
按理说,打击黑车,最大的理由就是保障乘客安全、维护乘客利益,就像猎人捕狼以护羊一样。可关键时刻选择“掩护黑车”的乘客居然占比如此之高,其深层原因,真的只是“出于同情”或“怕惹麻烦”这么简单吗?明朝马中锡《中山狼传》中有个著名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在中山国遇到一只受伤的狼被猎人追赶,十分同情,于是把狼藏起来,掩护它脱离了猎人的追捕。谁知狼一脱险就张牙舞爪嗥叫着要吃了东郭先生。那么,这些乘客怎就那么不知好歹,一个个争着要做东郭先生?
很显然,在不少乘客眼里,“黑车”并不等于就是吃人的“中山狼”。你觉得它罪大恶极,我却觉得它只不过是在我旅途艰辛、无车可乘之际搭了我一程的一个代步工具。许多地方,不搭黑车就只能选择长途步行,特别是夜晚、偏僻处、疲惫时,风险比坐黑车还大。它帮了我(免于长途步行的辛苦),所以我应该帮它(躲过执法部门的惩罚)——这就是最朴素的思维。换言之,“执法部门的愤怒”与“乘客的恐惧”之间,并未实现无缝对接。
“仗义乘客”如此多,充分说明:就在“黑车”、“女大学生失联”等词汇共同构就沸沸扬扬的“黑八月”之后不久,那些奔波在路上的乘客们,依然没有把“黑车”一概视为杀人越货的江洋大盗。何以如此?第一种可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没轮到自己就不信邪——可,难道高达百分之五十的人都是傻瓜吗?那么,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了——在乘客看来,“黑车”也是有正邪之分的,为非作歹的黑车固然有,可正规出租车犯案害乘客的也不是没有;有相当部分“非法营运车辆”,也是踏踏实实拉客送客,只是没拿到合法牌照而已。
无论无证营运,还是包庇“黑车”,固然都有其违法之处。不过,当这么多车辆选择“非法运营”、这么多乘客选择“掩护黑车”时,有关部门是否也该反思:我们是否已尽力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为公众提供了足够多的“合法”而又便捷的交通方式了呢?对于那些已经用长期的运营实践赢得乘客信赖的“非法运营车辆”,是否可以为其敞开大门、尽可能让其合法地从“地下”转入“地上”,从而让乘客多一些选择、多一份保障?
文/林永芳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林永芳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