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用价值观教育引领知识教育。校训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在学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切入点。(9月17日新华网)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师生们每天都要对照的一面镜子。好校训理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成为培养学校师生独特精神气质的航标。
好校训朗朗上口,让人过目不忘。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通大学“祈通中西,力求精进”,南开中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等校训,以其独特的校训内涵和时代精神,内化为广大学子学做人、学知识,成长成才的自觉行动。
但是,也必须看到,当下不少学校的校训有些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不少学校的校训同质化倾向严重。二是校训流于形式,甚至成为摆设,不为师生认同,更难以践行校训精神,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记者专门调查了233所普通高中的校训,其中,八字结构的校训有146个。在浙江省普高校训中,含有“求实”的54所,“创新”的46所,“勤奋”的38所,这一结果与有关方面对大学校训的调查结果如出一辙。湖州中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清华大学相同,宁波效实中学校训“忠信笃敬”与暨南大学相同。乐清市柳市中学和萧山区第六中学校训都是“严谨、勤奋、求实、创新”。部分学校校训用词相同,只是顺序不同。
校训同质化倾向严重,不为师生认同,使校训失去了应有作用。反映在实际生活中,一些高校书记、校长腐败案频发,一些教师或上课发表不当言论,或学术造假,或行为不检点,在这样的氛围中,出几个马加爵、药家鑫、林森浩也就不足为奇。
校训应当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追求。为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在全国各地创办了不少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张謇提出“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由张謇创办的南通大学,校训就是由其亲笔题写的“祈通中西、力求精进”。这八个字不仅浓缩了百年南通大学的精神气质,体现了南通大学的文化渊源,也在办学实践中不断升华,凝结为学校发展的精神之魂,成为学校事业不断发展的恒久动力,激励一代代南通大学人励精图治、追求卓越。
校训,犹如家风,与民风政风党风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发挥校训的育人作用,必须摒弃那些八股化、同质化的校训,让全体师生真正参与到制定学校校训的活动中,汲取师生智慧,制定出体现学校特色、与时代精神高度契合、为广大师生认同并自觉践行的校训。师生亲身参与制定的校训,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张卫斌
来源:红网
作者:张卫斌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