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已至,各地旅游景点又成为人们争相热议的话题。近日有媒体梳理国内景区的价格,发现国内175家5A级景区门票均价达到108元,另外,部分景区在进入9月份以来纷纷涨价,更是引发了广泛质疑。
近年来,每逢假日,旅游话题都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说到底,是因为有出游打算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得不接触的事物。而如何在旅游过程中更好、更实惠地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同柴米油盐一样进入了日常开支的小账本。
今年7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4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根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的趋势和具体的数据,预测今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36.3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将达3.1万亿元。显示出旅游这一以往的奢侈消费日益进入“寻常百姓家”了。相应的,旅游产业本身也因为其服务对象的急剧扩大而成为关系人民切身生活的不可回避的大事。
应该说,在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精神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时代背景下,就广大旅游者本身而言,发展好旅游产业就是发展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然而,与此同时,以“高票价”和“随意涨价”为代表的旅游障碍,却一直困扰着很多群众,影响着人们出游的意愿和消费行为。
从最朴素的正义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历史遗留的人文胜迹,其首要的特征就是不可塑造性,换句话说,这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非今人所造,理所当然成为国人的共同财富,为人们所共享。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人造景观占据了国内5A级景点的多数席位,从道义上讲,应该尽可能地为人们打开方便之门才对。
然而,事实是,很多景点或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或出于保护遗迹考虑,把门票价格定的很高。尽管这些价格基本都经过了物价部门审核,可是,在这些价格里,哪些是由管理成本产生的,哪些是从景点本身重复挖掘的,两者比例各占多少,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但是,不论一个景点门票定价依据的是什么样的逻辑,有一点需要指出,那就是为什么要发展旅游产业,以及发展旅游产业究竟为了谁?
追溯旅游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那时,国家一穷二白,而发展旅游经济具有成本低,可持续的特征,基本算是“一本万利”的产业,而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因此,发展旅游产业能够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出口创汇”。
不过,随着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国内的经济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入,人民精神消费需求在增强,如何适应产业升级,同时大力改进民生,成为当前发展经济时必须同时思考的问题。而旅游产业的发展正面临这样一个现实的抉择。
文/王江涛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王江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