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博士教高中引发的不该是“屈才”问题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刘艳秋 2014-10-21 00:05:28
时刻新闻
—分享—

  博士毕业生到中学教书,算不算“屈才”?这在北京、上海,恐怕不叫问题,到了武汉,就成了问题。因为武汉部分高中,目前已引进7名博士毕业生老师,一时间引发外界热议(10月20日《楚天金报》)。等而下之的市县,恐怕连遭遇这问题的机会都不一定有。但昨天的《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个数据:自1981年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30多年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万人,其中近5年培养的约占培养总量的50%。也就是说,近5年培养了近25万名博士生,或者继续这样培养,5年后再增加25万名博士生。到时候,博士就算去等而下之的市县教高中,恐怕也未必算“屈才”了。
  
  其实,博士教高中引发的不该是“屈才”问题。
  
  第一,应该是学历要求的递减问题。不同的学校对教员有不同的学历要求,譬如高中,要求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博士无疑符合要求。但在人们心目中,博士是为大学培养的,教中学只能算“屈才”。如此说来,初中该是“专科及以上学历”?小学该是“中专及以上学历”?幼儿园是否就该是“小学及以上学历”?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就是这么安排的。我见过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把“熊猫”念成“能猫”。曾有幼儿园老师提着幼儿耳朵拍照片,这老师就是初中毕业,读了两年培养幼教的职高,进的幼儿园。其实,教的学生越小,要求遵循的规律越多。对教员的学历要求依次递减,并不合理。整体的学历水平提高了,博士教高中,根本不存在“屈才”问题。当年位居乡村的上虞春晖中学,聘请的教员有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他们哪个逊色于今天的博士?当年有“屈才”之议吗?
  
  第二,应该是师资培养模式的变换问题。过去读师资的人,除了喜欢当老师,还因为师范有诱人的优惠条件,不收学费,还发生活费,毕业后包分配,于是,吸引了不少特别优秀的学子。这样的师资培养模式,随着教育的市场化,改了,优惠条件没了,也不包分配了,第一流的学生很少再会报考师范院校。我曾在中等师范学校兼过课,当年的学生水平绝不比重点高中的学生差,模式一改,学生的水平很快就差得没法教。现在无论是不是师范院校毕业,都可以教书,虽然要考教师资格证,要经过教师招聘的笔试、面试,我接触过无数这样的考生,水平之差,让人吃惊,但相当多的考生都顺利考进了教师队伍,让人扼腕。
  
  第三,应该是教研主次的颠倒问题。谁都知道,学历高的老师,未必就是好老师。中学语文曾有“北魏南钱”之说,一个是魏书生,一个是钱梦龙,两个人我都接触过,确有非凡的为师之才,但他们的最高学历都是初中。在武汉引发的争议中,有一个貌似支持博士教高中的说法,似是而非,说高中引进博士生,可以提高中学的科研水平。中小学确实有教研要求,但必须是以“教”为主,以“研”为辅;“教”有余力,方可言“研”;“教”不好书,勿奢谈“研”。对中小学老师一刀切地提科研要求,譬如中小学老师评职称,一定要写论文,还要求发表,这实在是荒谬绝伦、贻害无穷。从这个角度说,博士生教高中,未必有独特的优势,真要发挥科研优势,他们就不该来中学,中学必须以“教”为主。
  
  这几个问题不解决,中小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恐怕就无法解决。
  
  文/慕毅飞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0/21/349766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