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醉驾入刑”3年多来,机动车年均递增1500万辆、驾驶人年均递增2000万人、道路里程年均递增12万公里,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发生涉及酒驾、醉驾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较“醉驾入刑”前同比分别下降25%和39.3%。(10月20日《人民日报》)
“醉驾入刑”3年多来,一系列数据说明了醉驾入刑卓有成效,展现了法治的权威和力量。同时也要看到,酒驾、醉驾行为远远没有杜绝,甚至在某些地方某些人特别是少数干部身上还比较猖獗。现在说醉驾入刑已经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笔者认为还为时尚早。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但是不是深入到开车者心中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喝酒之后开车的人还少吗?总有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酒后开车,不管别人怎么劝说和阻挡,他就是要酒后开车。别人提醒他,醉驾是要入刑的呢,他反而反问你:交警不休息吗?怎么可能24小时都在逮醉驾?更有甚者还会说:酒驾醉驾即使被逮也都不是事儿,找找人、花点钱肯定能把事儿摆平。
要让醉驾入刑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应该从两个方面同时发力:第一,必须给驾驶人套上紧箍咒。对于胆敢酒驾醉驾者,除了要依法查处外,还要发动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尤其要让驾驶人的家属、亲属参与监督,在全社会营造“你酒驾,我报警”的浓烈氛围。第二,必须给执法者套上紧箍咒。有些人为啥敢于酒驾醉驾,某种程度上就是执法人员执法不严甚至乱执法惯出来的。君不见,交通违法被扣分,一年扣掉几百分,驾驶人依然安然无恙地驾着车行驶在大路上;找人就可以不扣分,拿钱就可以买到分,与其说这是打击交通违法,不如说是怂恿驾驶人交通违法更贴切,要不怎么会有“罚款经济”一词的诞生并茁壮成长?没有人交通违法,“罚款任务”如何完成?
醉驾入刑,既是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善莫大焉、利莫大焉。然而,总有一些驾驶人信奉“艺高人胆大”铤而走险,总有一些执法者为了完成“罚款任务”睁只眼闭只眼。十八届四中全已经召开,法治成为重中之重的关键词,所以可以预见,对于醉驾入刑,以后只会强化不会削弱。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意见的出台并实施,可以断定醉驾入刑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指日可待。
文/毛开云
来源:红网
作者:毛开云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