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报名工作启动前夕,记者调查发现,现行高考录取政策中虽已包含“综合素质评价”一项,但此项综评成绩由中学负责判定,实际执行中竟有90%以上的学生都能拿到A等。而一位江苏高校招生负责人坦言,录取时学生的“综合评价”一栏实则是形同虚设,招生时几乎不看。(10月29日《扬子晚报》)
尽管国家层面的教育改革力度一次强过一次,但改革的实际落实情况却并不理想。高考录取政策的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理应逐渐改变唯分数论的传统,真正以学生综合素质来作为录取的标准。然而,在当前教育语境中,高考录取政策的改革显然只停留在文件中,并未能撼动实际的教育现状。
九月初,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此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然而,当前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远没有实现规范化,中学既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同时又扮演裁判员角色。学生综合素质究竟怎样,不少学校不是按照程序来用心考核,仅仅是以学生学业成绩为参考。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成绩好的学生综评成绩也高。而中学校为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多一筹胜算,想尽方法给学生的综评打高分。即使高考报名表上要求得A等第的学生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录,中学校也能发挥“聪明才智”,帮学生编造些光荣事迹出来。中学校持此种的态度和做法,难怪高校录取时会忽略不看。
透过当前的教育形势,可知教育改革的最大力度依然还停留在文件上面。而当前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者在中学。中学怕麻烦,不愿转变传统的教育及评价模式,且担心影响本校升学率,因而对于改革有种抵触心态。即便上级有规定,但“上有对策,下有政策”,中学所做的改革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未下定决心落实国家要求。二者则在高校。即便中学的做法有所改变,能够严格按照要求来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分。但当出现成绩一般而综评成绩很高的学生时,高校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当前高校的招生还缺少必要的诚信环境,自主招生幅度太大容易惹争议,而若按部就班的招生便依然难偏离分数的影子。到头来,录取上大学的学生依然是考试分数高的人。
说白了,造成“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往好里打,高校基本不看”的局面,表面上看是因为中学校的落实不力,改革仅仅停留在文件中。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评价的重要内容,那学校在课程设置时就应关注到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的发展。如果最终只说要考察,却不对原有的教材和教法上做出改革。显然,这样的改革纯粹是“纸面式”的改革,根本不能让教育现状发生任何改变。
文/王瑶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瑶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