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泼水门”事件,经南都网眼独家报道后引发热议。昨日,泼水女生的父母称,孩子对这次考研看得很重。被泼水的老师蒋某则表示:“等警方处理,毕竟她年纪还轻。”与此同时,华东政法大学校方将事件定性为“教师在正常履职中遭受的不法伤害”,目前警方已就该事件进行调查取证。(11月14日《南方都市报》)
事件一出,不少网民便挥起了道德的大棒,纷纷指责该学生的极端行为,“没素质”、“考上研究生也是祸害”等声音不绝于耳,就连发表出来的不少评论也不乏这样的声音,更有甚者还对该学生的人格进行辱骂。是的,不管老师的那句“这样考得上研究生吗”是在开玩笑还是中肯地批评,这位考研女用热水泼老师,故意给老师造成人身伤害,依法依规都是不对的,但该学生真的就是没素质、缺少德育吗?
常识告诉我们,尽管当下教育中德育的缺失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位女生还不至于连“尊师重道”这种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都不懂,就此便毫无顾忌地谴责当事者未必合适。就目前来看,愤怒的指责和谩骂显然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女生极端行为背后的原因才值得我们反思。
通过了解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女生比起其他考研学生的压力还要大,不仅因为她是女生,而且她还有一个专升本的背景,当下距离考研还有四十几天,已经进入到了冲刺阶段,当事者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是不言而喻的,就像当事者家长所说的那样,“孩子对这次考研看得很重”。
回到这则事件本身,考研学生这一群体的境遇不能被忽视。比起其他考研学生,这位女生已经多读了几年大学了,为了考研,还错失了“金九银十”找工作的最佳时机,周围找工作同学的捷报,保研同学的安逸……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让考研党的情绪异常敏感,心理也很是脆弱,此时一旦出现了导火索,久积的情绪便会在顷刻间爆发,甚至会对他人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其实,考研不比高考轻松,举个例子,假如面对一个快要进入高考考场的考生,旁人来一句“你能考得上大学吗”,我想不管你是否在开玩笑,对当事人来说都是不合适的。所以,泼热水的考研女生能够做出这样行为,这肯定是不理性的,但与其说是缺失德育,倒不如说是压力和负面情绪久积下顷刻爆发的一种极端行径,假如就凭这种孤立的行为来给当事人贴标签,这是否又过于感性呢?
对于一个人的某个行为,如果将其从整个事件中剥离出来,这对当事人来说似乎也是一种不公,只有把一个人送回到他的生活状态和肇事起点,才能真正得到事件的真相,只有我们不把一个人孤立和开除出去,才能看清楚一个行为所代表的真正意义。之所以在这里解释这么多,并不是在鼓励考研的学生为了考研就该逃课,更不是在为考研女的错误行为开脱,只是想让人们能够理解这一群体的真实情况,了解当事者的具体处境,而不是孤立地看待这一行为,并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判断和谴责。
当然了,现今警方已就该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我想不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是什么,严格恪守法律法规都是必要的,毕竟作为一名成年人,也应该承担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再合理的理由都不能当自己的遮羞布。但倘若泼热水并非女生的本意,而只是外力刺激下的一种极端行为,那么舆论中的谴责声音是否也应该反思呢?
文/张松超
来源:红网
作者:张松超
编辑:刘艳秋 实习生 田佳玮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