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欣(化名)是苍南五小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经常迟到。12月15日早上,班主任项老师正在打印手抄报比赛的奖状,正好看到小欣踩着铃声到教室,她就顺手走到电脑旁,打印了一张“迟到大王”的奖状颁给她:“小欣,你可真是迟到大王啊。”随后“迟到大王”奖在网上流传,并引发网友热议。(12月17日《钱江晚报》)
应该承认,给学生颁发“迟到大王”奖只是一个善意的激励。其目的,也是为了督促学生改掉经常迟到的坏习惯。但从方式方法看,这样的做法却让人不敢恭维。其一,对身心正处于发育期的小学生而言,“迟到大王”奖这种惩罚性措施,已超出了其承受范围,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弱化其交往能力、同学认同。其二,简单粗暴的给予小欣“迟到大王”的名号,很可能助长孩子逆反心理,最终从迟到演变成厌学。
目前看来,“迟到大王”奖的后遗症正在显现。回家的路上,小欣又哭又闹。回到家后,“声音越来越低,满是委屈。”显然,“迟到大王”奖的伤害远大于激励。更令人担忧的是,小欣生活在一个“空巢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周一到周四住在姑姑家,周五到周日再回奶奶家。在缺少疏导的情况下,“迟到大王”奖会成为持续性的伤害。
虽然,班主任撤回了“迟到大王”奖,又给小欣颁发了一个进步奖。但这种打一个耳光,奖励一个甜枣的做法,不仅很难奏效,反而让学生更迷茫。“过山车”式的奖励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行为上,出现认知上的扭曲。
目前,学校已承认自己的教育方法欠妥当,并保证“今后将加强对教师的教育,要求每名教师以此为诫,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但问题不能就此为止,起码小欣还需要一个郑重其事的道歉。更重的是,校方要反思教师随意颁发“迟到大王”奖,是不是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在强调教育自主权、开放性教学的同时,是否也该采取措施,把教师的行为,关在师德的笼子里?
“迟到大王”奖绝不是一个成人间的玩笑,而是,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有关方面只有深刻反思,切实在自主教学与师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才能根除“迟到大王”奖滋生的土壤。
文/薛家明
来源:红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