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从来就不是舶来品

来源:红网 作者:周成洋 编辑:刘艳秋 2015-01-03 00:03:42
时刻新闻
—分享—

  法治从来就不是舶来品,也不是任一国家的专属品,是每个寻求和谐发展的国家终要选择的途径和健全国家制度终要维持的原则。有些人说要在中国推行法治且刻不容缓,这种急迫的渴望掺杂了西方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后,变得愈发狂躁。我定然要斥责,中国已经在朝向法治更高层次的领域发展,这所谓的“推行”又是何意?说得好像中国本没有法治一样。
  
  十八届四中全会有一个主要的基调:推进依法治国。5000多字的全会公报中,“法”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了237次。其中“法律”29次,“立法”27次,“司法”25次,“坚持”24次,“完善”24次,“依法治国”出现了23次。“可见法治思维在中国影响之深,也可见中国领导层的法治意识之强,对应之强的便是中国人民集体法治意识的成果。”这样的国家,你能说其没有法治吗?
  
  不考虑别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并试图以文化输入和价值观倾销的方式从意识形态上颠覆一个国家的自主性和完整性,本质上是零和博弈。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要带来”和“要推行”的背后,实则是一种偷换概念、颠倒逻辑的意识侵略。这样行为违背了法治思维,也违背了民主意识,因为民主是从来不会以强迫的方式让人接受的。这其中折射的不是法治精神的公义,而是对抗法治精神的独裁。
  
  意识较量其实比冷战更可怕,比征服更彻底,是一种同化的博弈之争,许多人都沦为了牺牲品。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点,不能被迷离了心智,更不能被剥夺了立场。我们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和方式,要谨记,批评是监督和完善的目的诉求,不是诋毁和谩骂的合情理由。不过那些被敌对意识“黑化”的人,大多是只会以“向恶之心”审视自己的祖国。鲁迅虽然也嬉笑怒骂,但他却是想骂醒浑浑噩噩的国人,这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之。
  
  善良的东西我们不能说它不好,但难道就因为人家说要宣扬善良,所以人家就有资格批评你不够善良?这是泼赖逻辑在作祟。我很担心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对祖国不满的声音:房价太高、物价不低、人口太多、城市太挤、地域歧视等等。民族内部的团结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正在面临糟糕的局面。至少就如很多人不信服我的话一样,我们的共识变得越来越难了。
  
  正是在这样一种分歧扩大的社会背景下,矛盾被夸张了、负面被炒大了、不和谐被到处贴了,和谐又去哪儿了?“不那么”和“还不够”的一种态势也立刻被“没有”和“绝不”的意识倾向代替。一竿子打死越来越好的可能,否认了全盘积累的成果,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颠覆主义。所以不是中国没有法治,而是有人不希望中国有法治,当我们朝向法治进程逐步完善的时候,他们就要打灭我们追求法治的积极性和热情。
  
  提到法治,我们要明白中国正在走的就是法治之路,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不同于以法治国,在历史更迭的潮流里,我们学会了以更为合理、客观、公平的方式使用法的度量和精神,所以我们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生活前景也会越来越佳、国家未来也会越来越好。也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道,所以我们才需要低头,不断健全法制促进社会和谐。
  
  文/周成洋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周成洋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1/03/356513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