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填平科学素养洼地谣言才能失去市场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夏熊飞 2015-01-15 00:03:29
时刻新闻
—分享—

  此前网络热传的“白皮鸡蛋更有营养”、“木耳猪血能清肺”、“吃烧烤后吃梨能抗癌”等生活“常识”都是假的!13日,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与百度知道,联合发布《2014年十大生活谣言》,其中“吃××更健康”的伪常识占了8条之多。(1月14日《新京报》)
  
  谣言之害,不仅制造恐慌,扰乱社会秩序,尤其像“秋葵能治糖尿病”这样的谣言,还会对患者造成身心之害。很多人上食品谣言的当,除了对食品安全普遍担心导致“宁信其有”,更多还是被谣言扮相迷惑,误把谣言当“科学”。
  
  我们当然希望民众都有足够的科学素养,都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只有知道什么是谣言,什么是科学,才能不信谣,不传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是也,但信谣,未见得就“不智”。因为绝大多数普通民众,不是专家,也无需成为专家。不识谣言有自身原因,但更是社会的责任,寄希望于他们自己能够剥去附着于谣言上太过专业的科学外衣,这就有些苛求了。
  
  虽说提升自科学素养有赖公众主动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但政府和社会也义不容辞。毕竟,拆穿谣言这么专业的事,由专业机构来做更合适。这是责任,也是义务。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民间的力量。现在就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爱较真,不仅善于查阅文献资料,也热衷于自己做试验,甚至不惜“亲尝百草”以驳斥谣言。这样的“谣言粉碎机”是有益补充,让人很期待。社会的共同努力,即便不能让真相跑赢谣言,至少可以紧随其后,这无疑可以减少谣言之害。
  
  只有科学才能让谣言现形,才能打消公众焦虑,为迷茫中的人们指明方向。无论是先前公布的十大科技谣言,还是现在的十大生活谣言,都有助于澄清事实真相,也为公众释了疑,无疑是一次科普过程,有助于公民科学素养的养成。但由于时效性稍显迟钝,多少给人为了发布而发布的印象。谣言需要科普抵御。要填平科学素养这块“洼地”,将科学“种进”民众大脑,就不能仅仅是梳理,还要提高科普频次,尤其要在教给公众识别方法和思考维度上多下功夫。
  
  科学的东西被伪科学霸占,其社会“负效应”是巨大的。减轻负效应,还须切断谣言传播途径。如今的谣言,往往是通过网络并最终走到线下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网络管理机构,需要多长心眼,多一分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把好信息过滤关。同时,要多提醒和宣传,提高网民法律意识,进而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尽管对网络发言,我国已有相关法律法规,但有些谣言,尚属于道德自律范畴,法律还够不着,但最终的危害却不小。这就需要我们能建立一个“倒查机制”,找到谣言始作俑者,并通过一定的行政处罚手段、经济制裁手段,对其进行处罚。切莫等到谣言已经造成了危害才拦截。
  
  文/晴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1/15/357625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