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每人要给5个不是自己班的同学打电话拜年(其中起码有1个是异性)……”最近,江苏高校的学生陆续进入寒假,老师也“任性”出招,打电话拜年、学包饺子、研究股票,这些“特别”的寒假作业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1月22日《现代快报》)
这些“特别”的寒假作业,咋看起来会让学生们摸不着头脑,但仔细想想,在看似“任性”的寒假作业中,不管是给同学打电话拜年,还是学包饺子、研究股票,哪一样不是大学生应该去做、应该去熟悉的社会“功课”?看似“任性”出招,恰恰蕴含着老师督促学生熟悉社会、接受社会的良苦用心。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特别”的寒假作业中,多数并无技术含量,属于社会基本技能、基本礼仪的范畴,莫说大学生,就是中小学生,对此也不应该感到陌生。很多大学生之所以感觉摸不着头脑,恰恰说明自己在以往的生活中缺了太多的课。
其实反过来想想,如果连大学生都对社会缺乏熟悉,连基本的生活技能与生活礼仪,都得靠老师以作业的形式刻意布置、亲自督促,那些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又能好到哪里呢?在更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下,恐怕也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吧!
什么年龄学什么东西,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自然要从小练就,否则,到了20来岁才开始学习各种“懂事”,各种陌生感、不适应感会更强,肯定效率堪忧,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时还会挤占本该专心用来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与精力,可谓得不偿失。
“特别”寒假作业遭遇到的认知尴尬,也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儿,相比之大学生,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才更应该多多去做这种“特别”寒假作业,早早知晓生活的基本礼仪、学会生活的基本能力,长大成人后,才不会对社会有陌生恐惧感。而这不仅需要老师的有心有意,更离不开整个社会对于教育任务在时间“排序”上的正确认知。只有在此基础上,教育者才能为孩子们铺就更健康合理的成长路径。
文/万光武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万光武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