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纸禁令”背后诸多触目惊心的疑问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夏熊飞 2015-01-27 00:03:54
时刻新闻
—分享—

  河南省商水县政府日前发出禁令,3500名在县城学生公寓居住的中小学生不允许再到公办学校读书,需要回原籍就近入学。几十家学生公寓被一律关停,不准再开门接纳学生。一时间,县城的教育秩序突然乱套了,学生家长成群结对到县政府讨要说法,情绪激动。(1月26日《中国青年报》)
  
  之所以这么“一刀切”,把住学生公寓的学生撵回老家上学,商水县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学生就读期间在所谓的公寓食宿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言外之意是一旦出了安全问题,没人担得起责任。为了安全问题,不得不发出一纸禁令,算是从源头杜绝了安全隐患,可谓执政免责的一条“捷径”。
  
  这一折腾,让那些一时回不了老家的学生伤透了心。这些学生基本处于留守状态,父母不在身边,常年在学生公寓寄宿,生活并不幸福如意。从教育学的角度,这并不利于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亲情的缺失,会让他们的人生缺乏足够的营养,造成一定的人格障碍。可是,孩子是无辜的,孩子受到的伤害,必须让我们产生深刻的反思。
  
  首要的一点是十多年撤点并校的恶果正在显现。许多村庄的学校已然消失,孩子上学成了大问题。一些家长觉得,既然村里没了学校,既然孩子读书需要接送,既然花费的精力并不少,干脆就到县城去,打个零工,先解决孩子的读书问题再说。据笔者在老家的见闻,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占据主流。只有那些实在离不开老家的家长,才不得不送孩子到乡镇完小读书,这期间的花费和精力投入,相当巨大。当然,校车应运而生,校车事故也是接连不断。也是为了安全,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纷纷出逃,有的到了县城,有的到了省城,有的干脆远走他乡。
  
  于是,择校成风,择校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奇观。择校滋生的问题同样很多,比如择校费引发的腐败,“条子生”产生的不公,“大班额”造成的负担,家长承受更大的压力……到城里看看,基础教育资源大大供不应求,教育质量也令人堪忧。
  
  面对商水县教育状况的窘境,有几个疑问必须弄清楚:一,全县120多万人,中小学生有多少?其中县城能够容纳多少?撤校并点后,乡村的教育资源还能满足多少学生读书?二,全县为教育资源的均衡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沦陷的乡村教育有没有开始得到拯救?乡村的师资力量还剩多少?乡村教师还有多大的吸引力?三,全县的教育投入到底有没有“4%”?教师工资是不是比公务员高?教师队伍是“青黄不接”还是“劳力过剩”?教育在全县人民心中的幸福指数是高还是低?
  
  说实话,单看商水县政府的这一纸禁令,我们就会找到一些答案。一些官员为了乌纱帽,拍拍脑袋,就可以把在城里择校的孩子赶到乡下,应该受到谴责。教育本该是温暖的,而不是冰冷的。可是,在日益沦陷的乡村教育面前,地方政府难免顾此失彼,既不愿意下力气加大教育投入,又不愿意为了安全问题敢于担责,敢于俯下身子解决问题。可以说,这纸禁令是冰冷的,也是丑陋的,真该对其也来个一禁了之,谁出台的禁令就禁止他今后再从政。
  
  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实在不该遭遇如此难堪的禁令。每个被撵出校门的孩子,泪水涟涟,孩子受到的伤害确实触目惊心。必须追问,这禁令背后的诸多疑问,不能没有答案。
  
  文/朱永杰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1/27/358739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