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卖货郎出口成对联,吆喝完还不忘加上横批,“腿收一下”。这样熟悉的场景,多少次出现在我们归乡的路途中。2月9日,下午两点半,北京西开往西宁的T175列车上,盒饭售货员王磊推着小车畅通地走在车厢过道里。随着动车、高铁的逐渐增多,春运客流量被极大分流,特快列车上卖货也随之变得困难。虽然春运,北京到西宁全程21个小时,王磊只卖出了50盒,这一数量比旺季少近一半。(2月15日《新京报》)
春运期间、北京到西宁的热门线路、全程21个小时,列车盒饭竟然只卖出了50盒,确实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按说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经营模式,盒饭理应供不应求才是,毕竟如此多的乘客、21个小时的车程,是存在着巨大餐饮“刚需”的。可列车盒饭遇冷的现实却与供需分析的理想存在不小落差,原因又出在哪里呢?
新闻报道中提到了动车、高铁分流的因素,动车、高铁确实分流了不少的普通列车客流量,但这个说法在春运期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尽管有了高铁动车,回家方式实现了多元化,但春运期间,节前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开往中西部地区的普通列车仍然是一票难求、人满为患,网络黄牛泛滥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可以说,这些普通列车的客流量并没有比往年减少,因而将春运期间的列车盒饭遇冷,归咎于动车高铁的分流,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饭难吃、价格贵,是绝大多数乘客对列车盒饭的印象。因而长途坐车乘客首选是泡面,泡面虽然也不好吃,但起码价格实惠。铁路部门可能也是发现了泡面挤占了盒饭的销售空间,现在的列车上似乎已经不再出售泡面了(未见官方规定,但我数次乘车都发现列车售货员不销售泡面了)。不卖泡面了,你总得买盒饭吃了吧?可惜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没有提高列车盒饭的销量,还出现了春运期间销量比旺季少一半的情况。
排除了外因影响,那就可以说列车盒饭遇冷,病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相比于市场水平,列车盒饭价格偏高,饭菜的式样以及口味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服务态度也只能算差强人意。垄断经营导致的乘客自主选择权利事实上丧失,让很多乘客无奈选择了列车盒饭,虽填饱了肚子,却也是满心怨念。列车盒饭遭人诟病由来已久,但却鲜有改进与提高,久而久之,乘客只能选择“用脚投票”,自备干粮成了乘车“新常态”。春运期间盒饭销售“数量比旺季少近一半”的尴尬现实,就是在为此前长期一段时间的忽视乘客权益与需求、漠视市场经济规律的垄断经营模式买单与还债。如继续“店大欺客”,销售量持续下降也是可以预见的。
其实舟车劳顿,谁不想吃上一口热腾腾的美味饭菜。所以说列车盒饭的巨大潜在市场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关键就看运营方——铁路部门,能否放下身段迎合市场的需求,见招拆招。改革现有的垄断经营模式,通过引入市场竞争,从而降低价格、提高饭菜质量、改善服务水平,让广大乘客想吃饭、敢吃饭、吃得起饭,那何愁列车盒饭的销量上不去呢?
文/夏熊飞
来源:红网
作者:夏熊飞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