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瓮城河上原本有一座50年前修建的百米人行铁桥,是沿河两岸上千村民、学生过河最便捷的通道。2014年7月16日,一场洪水冲毁了铁桥后,盘江镇政府曾安排两个船工划船运送村民过河,因开船时间较短,出行不便,不久便停了下来。一个月后,村民何老五在河底铺起一条近百米长的便道,供村民和游客过河,除了学生和接送学生的家长外,每人收取一元钱的过河费,每天要收取一两百元钱。(3月11日《北京青年报》)
50年前修建的铁桥倒下去了,即使没有洪水的原因,这样的铁桥安全系数也早该考虑了。洪水将铁桥摧垮了,表面上看是坏事情,其实对于安全来说也是好事情。这个时候建设一座像模像样的大桥,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这不仅是有利于当地百姓的事情,对于干部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最起码,建设新桥要比让百姓走在50年前的老桥上安全。安全隐患没了也就减少了官员的责任风险。
遗憾的是,这座铁桥毁于2014年的7月份,到如今当地政府也没有做多少事情,只是安排船只接送村民,这能是长久之计吗?由于船只接送既不安全,也不方便,不久就停了下来。这个时候,无疑村民出行就更加不方便了。这让当地的农民何老五看到了商机,他自己出资修建了一座便桥,除上学的学生和接送孩子的家长外,其他人员收取一元的过河费。对于何老五的行为,当地政府在谴责,当地百姓在吐槽。认为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建道收费”是不道德的。
的确,如果用传统眼光审视,何老五确实是不道德的。但是,如果用现代眼光看呢?何老五投资修建了便道,这就需要投资,投资就需要收回,这何错之有?搭建便道不是何老五的义务,不是自己的义务,收费也无话可说。我们没有权力用道德标准逼着别人个个成为活雷锋。
错的不是这个农民,错的是当地政府。有这样几个疑问一直徘徊在我的心头。一者,一座使用了50年的铁桥,早就锈迹斑斑了,早就隐患重重了,如果没有洪水的兴风作浪,当地政府就没有重修大桥的想法了吗?二者,即使没有资金修建一座崭新的大桥,是不是也该从解决燃眉之急的高度,从方便百姓的高度,修建一座便道。问题是,政府为何没有作为?一个农民都能有资金修建便道,难道当地镇政府比一位农民还差钱?三者,道路和桥梁的监管属于交通管理部门,试问,当地的县交通局干啥去了?
农民“建道收费”虽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如果非要谴责,似乎也有点过分。我们更应该思索,是谁给“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留下了漏洞?说白了,农民“建道收费”的尴尬,是部门不作为造成的,这背后就是责任意识已经“没心没肺”了。
潘长江演过一个小品,叫“过河”,至今我还记得里面的歌词:哥哥面前一条弯弯的河,妹妹对面唱着甜甜的歌。不知道在“农民面前一条弯弯的河”的时候,谁在对面唱着那支“不作为的歌”呢?
文/郭元鹏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