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周至水街官方微信发布招聘信息,梁先生点进去操作,结果被骗近8000元,这让他很纳闷:官微咋还发骗人信息呢?“我们的官微被盗了,对游客的遭遇表示抱歉。”昨日,周至水街相关工作人员称,那条招聘信息并非他们发布的,而是他们的官方微信被盗后,由骗子发布的。(3月26日《华商报》)
从张掖市委政法委官方微博,到央视综合频道某栏目官方微博,再到陕西省周至水街官方微信,都曾先后上演过“丢号又丢人”的丑剧。那么,林林总总的官微们怎么就这么爱“招贼”呢?
虽说是贼不走空,但“梁上君子”们也会量力而行,绝不可能蚍蜉撼树。举例说来,官微丢密码大家都“领教”过,但谁见过党政机关丢公章?以笔者看,此中缘故,并非公章就肯定比密码安全系数高,而是在某些地区和部门的政治生态中,公章比官方微博、微信的“地位”要高得多。
众所周知,即便是正常的工作需要,在盖章之前,办事员也要办理多道手续、经历层层审批把关,才能“祭出”公章、盖上圆戳。就算是领导干部,也绝不敢将公章带回家中把玩。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公章相比,官微密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不但常在私人电脑上登陆,而且还存在违规保存现象。倘若密码能够“比肩”公章,又岂会落到此种田地?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这也就是说,此番“助纣为虐”的官微早已“脱管”。若不是惹上了诈骗案,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何日才能露出监管不力的“庐山真面目”。倘若相关人员不能及时“亡羊补牢”,堵上管理漏洞,“官微诈骗案”还会在日后重演。
言及于此,笔者认为,官方微信被窃之所以会殃及无辜群众,关键还在于日常管理有章不依、有规不循。若想真正除此隐患,还需“对症下药”,在监管上下足功夫。一方面,要操作层面上严格规章制度、严肃相关纪律、严厉惩戒违规人员。另一方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官微,扭转其“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尴尬局面。唯有如此,官微才能坚如磐石、“百贼不侵”。
文/吴点墨
来源:红网
作者:吴点墨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