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理庸政懒政,贵州省黔西南州从去年开始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有1334名不胜任干部被召回。在召回后的集中培训阶段,黔西南州有的单位甚至组织“召回干部”军训一天。(4月14日《南方都市报》)
一个人为什么当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权,就要为民办事。如果手捧“铁饭碗”,表面说是做人民的公仆,在行动上却不能体察民生疾苦,不能去民之患,解民之忧,无论如何都谈不上执政为民,是真真切切的“不能胜任”。如今,基于黔西南州上千名干部被召回的经验,中组部已着手开始系统研究“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无能”干部也很难再高枕无忧了。
无需赘言,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胜任”现状浪费了公共资源,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如一颗社会毒瘤般长期为民众所诟病。“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联,是“四风”的综合反映。从这个切面上来看,整治官场乱象不仅符合党的治国理政方针,也是一项利民工程。
囿于问题的复杂性,整治官场乱象就要多方发力。“召回”是纯净官场的一次有效尝试,但这只是整治的表,我们更希望形成一种长期机制,倒逼官员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成为一种新常态。无疑,这需要“约束”与“激励”并举。所谓约束,就是用制度扎紧权力的笼子,彻底铲除“乱作为”的土壤,建立岗位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而所谓激励,就是导向鲜明,褒贬分明。
官员的“不胜任”现状,很容易让人想起持续已久的“公务员热”。长期以来,公众对公务员形成了这样的刻板印象:工作稳定、旱涝保收。大部分人认为公务员有远超过工资收入的“油水”。行业稳定的天然属性每年吸引了一大批人向公务员队伍进军,公务员队伍日益庞大,但执政水平、服务意识等方面难免滞后。先天的不足导致后天“畸形”,小官巨贪、为官不为、拉帮结派、“不胜任”等官场弊端逐一显现,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衷,也增加了后期的整治成本。按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杜绝官场弊病也需要规范公务员录取渠道,从源头上治理懒政怠政现象。
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担当”二字重逾千钧,还原干部的本位角色,最关键的是重申“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件的实事中。破除“官本位”思想,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让“不胜任”弊病在纯净的政治生态中销声匿迹。
文/陈姣
来源:红网
作者:陈姣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