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曾获得奥运会羽毛球混双冠军的运动员高崚,将其位于朝阳区高碑店院内的8棵杨树横腰砍断,自称为治理杨絮,此举引起其他业主不满。(4月22日人民网)
奥运冠军将小区中的树砍断,招致其他业主不满,本是小区内业主之间的矛盾,但是,此事被媒体报道,标题是“奥运冠军砍小区杨树被邻居举报”,很显然,媒体的焦点并不是砍树事件,而是砍树的主体身份——奥运冠军。
砍小区的树,事情本身对于报道的广大受众来说,无足轻重,让此事不同寻常的是砍树者的身份——奥运冠军,民众觉得高崚是仗着自己冠军的身份乱来,奥运冠军的“光环”成为了事件的焦点。奥运冠军是在赛场的成就体现,但是,奥运冠军的“光环”不应当被延续到日常生活当中,民众以奥运冠军的身份评判高崚,而不是以一个小区业主应当遵循的原则去评判,这就显得不公平。
个人在某个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此人也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这似乎成了民众默认的定律。文章、黄海波等人在荧幕上成功塑造了好男人的形象,但却也闹出出轨嫖娼的丑闻,民众指责其不良作风本无可厚非,但是民众指责的焦点,却多集中于其在荧幕上好男人的身份;在汶川地震发生时勇救7名同学的“少年英雄”雷楚年,声称可以通过自己所谓的“关系”,帮人找空姐工作、帮人就读重点中学、购买驾照等,被控诈骗了21人共46.3万元,其诈骗行为固然可恨,但民众叹息的更是其“少年英雄”的身份;全国道德模范刘霆变性,民众争论的不是变性行为本身,而是道德模范变性是否道德,纠结点依然在道德模范的身份……
奥运冠军的光环停留在赛场;演员的光环停留在荧幕;少年英雄、道德模范的光环停留在过去的好人好事中……一个人的身份“光环”并不能代表一切,“光环”照亮的,只是某个方面,并不能照亮整个生活领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民众却容易被各种各样的“光环”闪着眼睛,民众习惯于将他人的“光环”带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以评判此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因此,民众真正纠结的,并不是他人的行为,而是他人卸下“光环”后自己的心理落差。
即使被各种“光环”缠绕,回到社会生活中,基本的社会伦理道德依旧是评判一个人品行的标准,莫被他人的身份“光环”闪了眼睛,使基本的伦理道德失色。正如新闻中冠军做错了事,我们可以诘责,但别只囿于冠军的身份,毕竟并不是有了光环,道德就会高出普通人一筹。
文/邱勋聪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邱勋聪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