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汪国真,谁最有发言权?

来源:红网 作者:郑锋 编辑:夏熊飞 2015-05-01 00:04:05
时刻新闻
—分享—

  汪国真去远方了,他和他的诗再次触动70后的青春记忆,也再度引发文学评论家们条件反射般的傲慢打压。
  
  有身挂“文化批评家”名号者甚至妄议汪国真的诗“诗歌美学几近零度”,声称“作为一个诗人,汪国真极不合格。汪国真所有诗歌的水准,徘徊在顺口溜、励志歌、校园黑板报之间”。
  
  评论者之果敢、干脆与武断令人不寒而栗。不难想象,倘以此批评家“诗歌美学”之标尺,汪诗无立足生存之地,更难登大雅之堂。客观而论,即便是顺口溜、励志歌、校园黑板报,倘若浸润了诗歌的因子,其“诗歌美学”也是不容低估、不可能“几近为零”的。翻一翻中国传统诗歌经典——《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就是顺口溜吗,不就是大白话吗,不就是古代的流行歌词吗?
  
  诗歌在民间,好诗在凡间。以西方新诗作唯一样本与唯一标尺来衡量中国现代诗的“诗歌美学度”,这是当代诗歌领袖、诗学权威及评论家们的普遍做派;以“诗歌是阳春白雪”、“诗歌是寂寞的事业”、“诗歌是痛苦的艺术”来定义诗歌,这是主导诗坛的普遍理念。于是,一些人宁愿相信余秀华的诗是诗,甚至是好诗,也坚决不认可汪国真的诗是诗。因为,汪诗太顺口、太直白、太浅显。
  
  批评家一面声称汪国真的诗“诗歌美学几近零度”,一面又为汪国真的诗贴上“社会主义传统的诗歌美学”的标签。真不知批评家所言“社会主义传统的诗歌美学”为何物,何来此说。没有老老实实沉心静气作深度研究,却能信口开河作妄议,这大概就是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不良风气。
  
  批评家作评论底气何在?底气既应当源于深厚的艺术理论功底,也应当源于广泛的艺术作品赏析,还应当源于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包容接纳。将拥有广泛受众基础、但有通俗化倾向的文艺作品和文艺流派,人为地、傲慢地、武断地一棍子打死,这正是批评家的无知与肤浅。以此类批评家的偏执思维,1980年代以来的流行音乐其“音乐美学”也是“几近零度”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才,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汪国真的诗与1980年代以来的优秀流行音乐一样,都是艺术土壤上的水到渠成之作。以“大师”之名号称呼汪国真当然属于谬赞,但将其拒之于传统的诗坛之外实在是评论家们的傲慢与偏见。须知,汪国真不仅是一名合格的诗人,更是一名优秀的诗人。
  
  因为,汪国真的诗已经被时代流传,已经被历史记住。换而言之,人民认可,评论家不认可,这到底是什么歪理邪说?评论汪国真,人民最有发言权。虚妄的评论家,请你靠边站。
  
  文/郑锋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郑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5/01/366696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